基础有差距,
寒门状元难复制
“寒门难再出贵子”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现象,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
张才荣夺得理科状元,他所在班级67人参加高考,66人上一本线,而信宜中学的一本率也达到20%左右,证明在与城里孩子竞争过程中,农村学生仍有得一拼,这是否意味着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加入高分考生行列?
王方荣老师表示,早些年,与城里高中相比,无论从师资还是教学条件,基层高中几乎都是完败。近几年,基层教师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加培训,也可以便利地通过网络获取最新资讯,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可以说与城里教师相比已相差不大。“但是高考比拼的不仅仅是高中三年,而是从学前到高中的一整个学习过程。以前农村基本没有什么学前教育,家长也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虽然近年农村也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但是看到效果要多年以后。”
此外,基层高中紧缺教学实验设备也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很多理科实验,城里学生可以亲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而在很多基层高中,学生只能看老师演示一次,学习基本靠死记硬背。在高考中遇到的题目,就很难灵活应对。”王老师无奈地说。
张才荣的成功是否可被复制?王老师认为,遇到好苗子仍有可能培养出顶尖学生,若要大批培养,则有赖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进入大学,
与其自卑不如直追
近年,一直都有关于状元难成行业领军人物的说法,已在律师行业摸爬滚打28年的高海生也坦言,按照当前社会有关成功的认定标准,自己混得只能算一般般——虽然是广东律师界的代表人物,但不是领军人物。成为状元,似乎就注定了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承受着因此带来的压力。
高海生还表示,农村孩子进了大学普遍有一种自卑心理,“城里孩子的知识结构、懂的常识性的东西比农村孩子多一大截。但这对农村孩子而言也是动力——差,就要想办法拼命学习,赶上去”。他告诫张才荣,不要因为自己来自农村而自卑,在大学前的环境中已经做到最好了,在新的环境里,经过一两年的适应,一样可以做得很好。“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进了大学,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平起平坐,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大学,要学会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