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减负困局之三:政府走在前头 减负才有盼头--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如何走出减负困局之三:政府走在前头 减负才有盼头

本报记者  杜飞进  温红彦  袁新文  张  烁

2013年08月06日11:36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减负”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吗?减负之难,并非难在无解,而是牵涉利益主体诸多,问题纷繁复杂,是一个牵扯社会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而能担当综合治理首要职责的,非政府莫属。正如百姓所说,政府走在前头,减负就有盼头。

减轻学生负担,政府不能缺位

在湖北省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感叹: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喊“减负”,但孩子们的书包始终没有“轻”下来。减负为何减不下来?管理部门是否也要负责任?

应该说,在减负问题上,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比如说北京的“八条措施”,石家庄的“十条规定”等。江西则将减负纳入《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把减负纳入法制轨道。

在执行规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也痛下“狠手”,广东、山东、辽宁、重庆等地,都曾对违规“增负加压”的校长、教师进行过处罚。广东省仅去年一年,就有10名校长因此被撤职。但可惜的是,这大多是阶段性成果,稍一放松,立即反弹。

减负不力,政府缺位无疑是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的错位更是令人担忧。一些地区或某些高中学校升学率稍微低一点,政府部门的领导就要开会,批局长、撤校长。

客观地说,当前的减负形势,总的来看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抓得少。减负,政府决不能缺位,而是要加强监管,令行禁止,一抓到底,毫不放松。

减负要有良好的制度设计

虽然孩子上了一所名校,可是济南考生家长张女士后悔了。当初花了一大笔钱,给孩子“择”了一所知名初中。可没想到,邻居家的孩子没有择校,却得到了“指标生”名额,上了当地最好的学校。

所谓“指标生”,是济南市以市区初中各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分配基数,将优质高中80%的招生名额按照相应比例,直接分配至各初中学校。这样一来,普通初中的孩子,照样能上好学校!择校者则丧失了这一权利。

良好的制度设计有效遏制了“择校风”。肩头卸下“择校”的重担,孩子们的学业负担一下子轻了许多。如今,上海、湖南、辽宁、北京等地正在积极调整学制和办学体制,有计划、有规模地推广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改革。所谓九年一贯制,就是在小学、初中之间开行“直通车”,这样,激烈的升学竞争缓解了,课业负担自然减轻。有的甚至把“直通车”开到了高中。

减负之策有很多种,减负之路有很多条,关键在于政府是否积极作为。

改革评价“尺子”和招生“闸门”至关重要

今年杭州市区有2.1万余名初三毕业生,但8500多名学生中考前已被各类高中提前录取,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读“洋高中”。随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获得保送资格,杭州市的中考压力渐渐减轻了。也正是通过招生改革,拓宽了升高中的渠道,使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从中考中解放出来。

在不少发达国家,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大都取消了考试,或者考试已成了象征性的,而平时成绩更受重视。不少国家并不是单独依靠一次考试成绩来确定考生的命运,而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考试成绩、中学学习成绩、推荐信、特长等。

减轻学生负担,改革评价标准这把“尺子”和招生考试这个“闸门”至关重要。改革高中、大学的选拔标准和录取方式,不拘一格选拔学有所长的学生,不仅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能够真正搬掉压在学生身上的沉重大山。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05日 16 版)

(责编:教育实习生、熊旭)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