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北大新生褚丹彤:苦恼是无所事事者喜欢的事--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19岁北大新生褚丹彤:苦恼是无所事事者喜欢的事

2013年04月01日0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褚丹彤曾经改写了吉林省近20年来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没有金牌的历史:2011年8月,她因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金牌第二名,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录取。

  很多人说她是竞赛达人,可她不认可这种说法,因为“参加各类竞赛只是学习生活的一小部分”。母亲常鼓励她:趁年轻多尝试做些不同的事,不论成功失败,经历了就是笔财富。所以,对这个19岁的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新生来说,还有许多事要做,很多领域要去尝试。

  可以不买漂亮衣服,不买书却不行

  “褚丹彤从小爱看书”,母亲回忆:两岁时,女儿便开始学认字,上小学已经可以读报纸了。七八岁小朋友喜欢的图画书,褚丹彤却觉得“太简单,没意思”,文学、法律和经济类的书籍“读来收获更大”。“可以不给她买漂亮衣服,但不买书可不行。”母亲说。

  从初中到高中,褚丹彤一直是“全能型选手”。初一时,成绩一直位列年级第一。此外,学习之余还要做学生干部、参加校内外各类活动、发展业余爱好。初中三年间,褚丹彤的双休日奔波在不同的课外班之间,在她看来,这不是负担,是“兴趣”。

  初中毕业时,褚丹彤以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自主招生第一名升入高中。中考结束,休整了三、四天后,她便开始了忙碌的暑期:学习高中全部课程。

  高二一开学,褚丹彤被选拔进入了理科竞赛班,开始了“清苦”的竞赛准备。分析自己的优势后,褚丹彤决定通过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来争取保送名额。

  父母并不看好她这个选择,老师和同学也劝她放弃:吉林省是生物竞赛小省,20年来一直未有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赢得金牌。而现实情况是:只有拿到金牌才能被北大录取。但褚丹彤坚持要做:别人很难清楚我究竟有多大的能量,我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包含11个科目,大部分要靠自学。褚丹彤挑出重点科目,查阅了四五种不同的教材,总结各自优势。家里堆放的生物类书籍最多时有200多本,每本书,褚丹彤至少要看两遍,多则要看20多遍。

  褚丹彤习惯用电脑做笔记:方便增减和标记。高二上学期,褚丹彤整理出了20多万字的生物笔记,囊括了她认为重要的所有知识点。“生物是知识体系庞杂的学科,把书看薄很必要。”

  褚丹彤动用网络、老师和朋友等一切资源帮助自己尽可能按计划完成目标。先订一年的大计划,再分解成每周、每个月的小计划,每一天都要进行评估、总结。“管理好时间,你会发现可以做很多事。”褚丹彤说,自己没有时间去苦恼和烦忧,因为那是“无所事事的人喜欢的事”。

(责任编辑:郝孟佳、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