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北大新生褚丹彤:苦恼是无所事事者喜欢的事【2】--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19岁北大新生褚丹彤:苦恼是无所事事者喜欢的事【2】

2013年04月01日0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开了头就得全力以赴

  2011年的7月初,褚丹彤和其他来自十几个省份的参赛选手会聚河南,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强化培训:课程从早8时持续到晚23时,理论和实验课程交替进行。

  在河南集训的遭遇,让一直自信的褚丹彤“慌了神”。河南省生物竞赛的水平“太强大了”,许多省份早已开始实验培训,而褚丹彤在学校期间还未做过实验。

  第一次上实验课的项目是徒手切片实验练习,这使褚丹彤清楚知道了“什么是差距”。褚丹彤切了三、四个小时的洋葱,没有一片可以用来在显微镜下观察,而其他同学三、四分钟就可以切出符合要求的切片。

  母亲陪同褚丹彤在河南集训。前10天,每次见到母亲,褚丹彤都委屈得掉泪,“我一直努力,也不笨,可水平怎么这么差”。

  “只能拼命补,不吃苦哪儿行,开了头就得全力以赴”。其他学员做实验时,褚丹彤就在旁边看,看会了再操作。不明白就问其他学员,别人不愿理会时,她就带着想法和猜测不断去求证。

  培训期间,每天有3个小时午休时间,为了不让别人看到“自己太初级”,褚丹彤就把桌椅搬到教室走廊的角落里,利用课间和午休时间反复切土豆和芹菜,练习手法,经常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考虑到在吉林省内很难找到昆虫标本,培训期间,褚丹彤“厚着脸皮”向老师和学员要来很多蝗虫标本,抽出时间就练习解剖。因蝗虫要用福尔马林浸泡,浓度过高时,褚丹彤被刺激得涕泪横流。

  一个月的苦学、苦练,让褚丹彤进步不小:培训结束考试时,成绩在学员中可以排到前四、五名。

  一直奔跑,就会有答案

  在众多爱好中,褚丹彤偏爱摄影,喜欢把拍摄的照片剪切、调色,再配上些许文字,成为“美图”,传到社交网站上供网友欣赏和点评。

  “艺术之间是相通的”。高二备考的一整年都没有碰过钢琴的褚丹彤,再敲起琴键时有了更多的感悟:每首曲子都在讲一个故事、表达一种情愫,似一部小说。

  若说最清闲和放松时的褚丹彤,就是在看电影时。迄今,褚丹彤看了千余部电影,喜欢故事片,仰慕吕克·贝松和娜塔莉·波特曼。前段时间,她忙着借拍摄器材、找演员,准备在上大学前拍部纪念高中生活的短片。“

  2010年7月,褚丹彤参加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时,和一些中美学生交流起未来的规划,那时便开始考虑要到哪里读大学。“否则,目标不明确,学习是很迷茫的”。

  褚丹彤说,大学也是不断发现自己优点和特长的阶段,能帮助更多人是她的一个愿望。究竟以后要做什么,“一直奔跑,就会有答案”。(记者 王培莲)

(责任编辑:郝孟佳、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