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办好农村校--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办好农村校

2013年03月11日11:2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办好农村校

  ——代表委员谈新形势下农村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大批农村人口陆续进城,农村学校生源减少,教学点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育面临怎样的难题?农村学校如何才能办好?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代表委员。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面临新难题

  “随着城镇化率历史性地突破50%,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新阶段。坦诚地说,社会的发展变化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难题。”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说,“‘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而在山西,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50万农村人口进城。农民都进城了,农村学校的生源自然就减少了。现在,山西农村有一批学校,原来有七八十人,现在只剩下几个人。对于这样的学校,撤了吧,村民不方便;不撤吧,学校质量确实难以提高。这个两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村主任徐淙祥与李东福持相同观点。“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村里学校的硬件设施好了,老师来了,可学生却走了,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个学生,这样的学校咋办?”

  “无论多难,都要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来自广西农村的毛南族全国人大代表谭梦曦说,“改变一个贫穷的地方,需要发展,发展需要机会,机会的获得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前几年,政协的提案要求撤点并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这几年,大家的关注点又聚焦在农村教学点的恢复上。也就是说,撤留之间,农村教育都会有问题,关键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平衡点。”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在城镇化背景下,如何统筹协调城乡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他建议,尊重农村义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点,应纳入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看来,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教育怎么发展,尤其是农村教育如何发展、布局、规划等,都需要放在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下进行认真细致的系统研究。

  张志勇说:“在规范农村学校撤并、优化农村学校布局的同时,我非常担心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城市教育资源的日益紧张与短缺。”他认为,农村孩子在短期内全部涌入城市读书是不现实的。从这个角度看,办好农村教育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办好农村校需加大投入,吸引优秀教师

  城镇化后,农村的学生少了,出于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的需求,农村学校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会存在。由于农村学校点多、面广,需要投入的经费更多,需要的教师也会更多,这是农村教育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说:“对资金并不充裕的西部省份来说,要办好数量不少的农村学校教学点需要相当多的资金。可教育经费只有那么多,钱从哪儿来?”

  印杰认为,要采取“弱势补偿”政策,在新增教育经费中,通过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倾斜,尽快弥补农村校舍建设、设施配备、教师配置、教师待遇等方面的差距。同时,发达地区也应该主动支援落后地区。

  全国人大代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陈仲建议,发展农村教育,要以政府为“主”,企业为“补”。他说:“我是一个企业的当家人,企业发展得益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在社会需要时,企业也要站出来。如果每个企业都对口支援一个村,这个力量比国家扶持的力量还要大。”陈仲希望政府加强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多做公益事业,在精神层面适度褒奖做公益事业的企业。

  “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不是光靠花钱就能做到的。”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西宁市十四中特级教师庞晓丽经常送教下乡,对农村教育了如指掌。“在青海,农村学校的校舍建设和城里几乎没有区别,农村教师的工资比城里教师还高几百块,但农村教育的质量还是和城市有差距,根本原因在于师资水平的差距。”

  “决定一个地区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在教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长安希望通过城乡教师流动制度解决农村的师资问题:将教师的管理权放在市、区,实现城乡教师统一调配。“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想在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的问题,必须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将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任教。”李长安说。

  借助信息化手段补齐农村教育短板

  提升包括教学点在内的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除了加大投入、补充师资这样的招数外,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试图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教育信息化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事业是有革命性意义的,通过信息化手段,能让原有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有所加强,效率有所提高,比如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教育资源薄弱的地方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高文认为,信息化手段可以为农村教育发展提速。

  “信息化的确能解决农村教育中的一些难题。以山西晋中为例,当地通过数字资源共享,扩大了优质学校和师资的辐射力,带动了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李东福说。

  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郭永宏带来了“国家教育云”的提案。他说,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系统信息化应用力度,以“国家教育云”平台为依托,调动教育、科技等相关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积极性,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助于农村教育质量迅速提升。

  他建议,加强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国有通信企业现有网络,解决当地校园网络接入问题,力争在两至三年内尽快实现“校校通”;同时鼓励加快电脑、手机等信息化学习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缩小城乡教育数字鸿沟。

  “但不能对教育信息化要求过多,期望过高。信息化手段是对现有教育的补充改进,教育体系和教育规律本身不会因教育信息化而改变。”高文说,“信息化只是强化教育效果的手段,这个手段是依附于原来的教育基础的。”

  高文认为,社会各界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此应该肯定,但要客观认识信息化的功用和效果,对其宏观战略地位定位不应过高,同时要加强基于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教学内容的研发。“信息技术只是载体,内容才是更重要的。”(记者 张婷 柯进 高靓 柴葳)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袁勃、熊旭)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