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在长沙市一中门口,学生们在路边送别蔡宗义老人。当日上午,在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路北口的一处报刊亭前,鲜花和相片整齐地摆放在地,紧闭的绿色卷闸门上贴满了悼念的便条。路边聚满了神情肃穆的师生和路人,他们在等待为报刊亭的主人蔡宗义送上最后一程。 1月23日,蔡宗义突发脑溢血去世,人们自发地来到蔡宗义的报刊亭前悼念。64岁的蔡宗义在这里经营报刊亭已有14年,读者们叫他“蔡爹”(长沙话“爹”为爷爷的意思),附近的长沙市一中和清水塘小学的学生们平时喜欢在午休或周末挤在蔡宗义的报亭里看书。为鼓励孩子看书,蔡宗义为孩子们准备了凳子,经常给中午在报亭看书的孩子提供免费便餐,让他们把报亭当做阅览室。看一个小时1块钱,时间长了还不收钱。设置的“便利袋”装着零钱、风油精、透明胶等孩子们经常要用到的物品。放学回家搭车没有零钱的孩子总是能在蔡宗义的报亭找到零钱。蔡宗义天性乐观、喜爱唱歌,学生们遇到不开心的事,和蔡爹聊一聊,听蔡爹唱一唱便能心情大好。 14年时间,蔡宗义守护着一批批孩子成长、毕业,他和学校的师生家长、附近的居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中国网事·感动2013)
新华网长沙1月25日电(“中国网事”记者周楠)25日一早,晨雾弥漫的古城长沙,上班高峰期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之际,许多人静穆地站立在寒风凛冽的清水塘路旁。他们有中学生、小学生、有从外地赶回来的大学生,有居住在附近或者从城郊赶来的市民,他们在等待一辆灵车的到来,在等待为一位老人送行。这位老人不是高官、不是明星、不是名家,只是一位被网民称为“报亭爷爷”的普普通通的卖报老人——蔡宗义。
从24日开始,微博、人人网、帖吧里充满了怀念蔡爹(注:长沙话,即爷爷)的内容,发帖留言者还有很多已经毕业、现在国外留学的学生,其中一位长沙市一中的学生写道:“而伟大的不只是爱,更是让平凡的土地生长爱,是爱很多人且被很多人爱,是很多人一样爱,都爱。”
更有网民深情留言:生活中,我们痛失一个慈爱的老人;而天堂里,从此多了一位“报亭爷爷”。
无尽的缅怀中,“报亭爷爷”生前的点点滴滴也清晰地展现开来……
蔡宗义老人生前在清水塘路上经营一家报刊亭,报刊亭旁有长沙市一中和清水塘小学。从1998年到日前突发脑溢血去世,他陪伴了一批批孩子的成长,也为附近的居民带来了许多欢乐,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蔡爹”。
在孩子们的眼里,蔡爹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有着一双总是含着笑意的弯弯的眼睛,弯弯的长寿眉,笑起来就咧开大大的嘴,声音浑厚有力。到了冬天,他也穿得不太多,孩子们说蔡爹浑身都像在冒热气一样,有的孩子还会拉着老人暖和的大手,捂热自己冰冷的小手。
那个报刊亭里总是放着几把椅子,这是为孩子们准备的。下午放学了、周末了,寄宿的孩子不回家,就会到蔡爹那里看书看杂志,蔡爹不仅让孩子们免费读报刊,而且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水买午饭。如今已在哈尔滨念大学的小王说:“爷爷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读书超过5分钟,提供凳子;读书1小时,提供饮用水;读书4小时,提供面包,如果孩子们不喜欢面包,老人就给他们买一份炒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