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香饽饽”的民办职高中专现深陷三大“坑”--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曾是“香饽饽”的民办职高中专现深陷三大“坑”

 

 
2013年01月22日09:15    来源:信息时报    手机看新闻

不少接受采访的民办职高中专学生对未来都充满迷惘。

 多年前,中专曾是“香饽饽”,如今,民办中职教育却陷入低潮。时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即使解决了招生难的问题,民办职高中专因为生源和师资下降的问题,仍然面临多重困难。一方面,入学学生中思想品德差、学习差的“双差生”占了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们对于民办职高中专教师“老的老、小的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同样颇多怨言;此外,回报低也让投资办学的“董事长”们进退维谷。

难题一

生源越来越差 学生厌学严重

日前,记者调查发现,广东省内多所民办职高中专学校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论课及格率仅为60%左右,有老师还表示,如果严格判分,及格率将低于50%。据记者了解,由于民办学校相对放宽了招生条件,职高中专学生生源的素质每况愈下,学生中厌学情绪相当严重。不仅影响了学风、校风,同时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严重的困难。

“为什么民办学校办了中专就要积极升为大专,办了大专就要积极升为本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争取生源,生源素质高低与学校教学成绩的好坏是直接挂钩的。民办职高中专都是免试入学,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说是没有要求的,只要交了学费,都能来上课。”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主任吴国强这样形容民办职高中专生源差的现状:对学校来说,生源就像水源,招生就像在河上“设闸”,公办重点高中的闸在最上游,截取了最好的一部分生源,接下来普通公办高中、民办高中、公办职高中专依次继续在这条水源的中游、下游设闸,而到了民办职高中专,运气好就剩下一点“水尾”,运气不好就什么都不剩了。吴国强认为,这种招生方式带来的公办和民办的生源素质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记者在与数十位去年9月1日入学的民办职高中专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中真正是自己主动愿意、并且有充分的学习预期,决心通过刻苦学习,争取获得优异成绩的并不多。几乎所有孩子都是在普高和公办职高中专都考不上的情况下,选择了民办职高中专。由于很多学生是在中考失利的情况下就读职高中专,家长的要求又占主导地位,因此理想不明、学习目的不清是他们共同面对的一个困惑。比如一位来自外省的学生告诉记者,他的理想是“挣钱买iphone5”。

难题二

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的脊梁,它决定着学校的兴衰,也决定着学生的前途。而许多民办职高中专学校教师现状却是老的老,小的小,老的教师来自于公办学校的退休人员,他们经验丰富但缺乏新思想、新的战略眼光,身体素质和教学精力远远不适应紧张的教学需求;年轻老师大多由于刚走出校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欠妥。虽然随着教学时间的延续,年轻老师教学能力会有所提高,但由于许多环境因素影响,遇机会他们都会选择另谋高就,远离民办学校大门,这样无限循环下去就造就了民办中职教育走向衰退的严重局面。”广州市某民办中专学校副校长陈卫国告诉记者,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除了各级政府正常的国家公务员、公办教师等公开招聘形成的正常流动外,民办学校不注重人才储备,不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也是主要因素。若不采取补救措施,民办中职教育很难生存。

据陈卫国介绍,该校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00%都在为报考公务员做准备。此外,通过各种“路子”调动到公办学校也是中青年教师努力的主要方向。“我虽然没有到60岁,但符合公务员工作满30年可申请提前退休的政策,在董事长的热情邀请下,就办理了提前退休,到学校任职了。”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主任吴国强告诉记者,公办学校、政府退休人员是民办学校教学和管理骨干的主要来源,“学校为什么喜欢聘用公办退休老师?因为养老的负担很轻,医保、社保都是原单位负责。”

此外,去年刚刚在广东某学院退休的副教授周老师告诉记者,公办与民办退休的差距不是“一点点”那么简单。“就说退休工资,同样是副教授,公办学校的人每个月可从政府财政拿退休金加补贴7000~8000元,而我在民办院校就只能作为企业员工退休,到社保拿不足4000元。”

难题三

投资办学者需要合理回报

“办学首先要做公益,但也不能连年亏本,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某从事房地产行业起家的民办中专董事长叶先生告诉时报记者,目前民办职高中专仅仅靠收学费,是很难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除了人力资源成本,还有很多教学软硬件需要投资。同时,近年由于公办学校对于学费有各种减免和补助,民办学校招生遇瓶颈,我们每年的开销都大于学费收入。”

叶先生透露,他现在主要的盈利来自与教育相关的房地产业。“一般来说,当地政府批准建一所学校,就要拨给学校教育用地,其中一部分会允许我们以‘盖教工宿舍和福利房’为由,作为商品住宅用地开发,这是主要的盈利。”但是叶先生也表示,如果学校投资不能获得持续的合理回报,总有一天他还是会选择放弃办学,专心做地产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认为,董事长投资办学需要合理回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阶段民办学校最需要的还是投资,“我认为,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到谈‘回报’的阶段,董事长首先应该是‘放水养鱼’,投资再投资。”顾也力分析,民办职高中专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对学生动手动脑操作的技能要求高。这要求学校除必须具备办学的硬件条件供其实践操作外,还必须抓好平时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其文化和技能素质。这个是需要各方面的投资来支撑的。

在采访中,很多民办职高中专的董事长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意识到教育不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业。“以前我是办电脑培训起家的,那时候不用考试,花几万元‘买’一个中专文凭和上岗资格证,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觉得‘太超值’了。而我的投资成本也很低,课室是租的,也不负责食宿。所以,我认为2000年之前,办一所民办职业学校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但2007年以后就不同了,不要说合理回报,每年的学费能够维持正常支出,不要‘赔本’就很不错了。”广州某民办中职学校董事长刘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已经过了资金积累的阶段,现在虽然遭遇招生难、回报率下降等问题,但还是会尽其所能,将学校维持下去。

记者手记

给孩子多一种教育选择

在采访中,记者碰到一个有趣的个案:43岁的张先生现在是广州市某区街道干部,月入8000多元。当年他以中考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广东省某重点中专学校财经专业,毕业后作为国家干部身份分配到街道工作,如今成为单位的二把手。他的女儿小张因为家庭环境较好,学习不够刻苦,2010年中考失败,也进了广州市某民办中专财经专业就读。小张告诉记者,同样是中专生,她将来根本不可能有父亲这样好的前程,最大的可能就是到私营企业做个月入2000元左右的财会;或者让父母投资,自己开一个小商铺。

曾几何时,中专学校是那么的辉煌。在中专和大学都分配工作的年代,中专是优秀初中毕业生的首选,堪称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时候大家非常羡慕能够读中专的人。随着院校毕业分配制度的取消,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开始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从1995年开始中职教育开始走向低潮。此后,随着国家优先发展教育政策的出台,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教育,民办职高中专由于入学无门槛,毕业证容易拿,再次成为部分中考落榜生的首选。但是,时至今日,随着公办中职教育免费范围的扩大,民办中职教育中专学校所面临招生难、教学难的困境愈发明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愈发迫在眉睫。

对于中职教育,一边是高就业率,一边却是招生难。由于生源萎缩、普通高中的竞争以及众多地方保护主义的强硬措施等原因,近几年广东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及职高)招生市场在不断萎缩。时报记者希望通过这两期的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对民办职高中专学校及学生们更多的关注,让孩子们多一点升学选择,也让每一个在校青少年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身心健康的成长。(撰文  记者 刘潇 摄影  记者 郭柯堂 刘潇)

 

(责任编辑:杨玉君(实习)、熊旭)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