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社区居民召开议事会议。记者黄澄锋 摄
社工为孩子设计行为纠正方案,鼓励妈妈多花时间陪女儿参加亲子活动,改变沟通方式。
荔湾区冲口街杏花社区是广州市首批26个幸福社区试点之一。作为地缘型幸福社区典范,这里紧邻聚龙古村民风淳朴,居民们时常互相串门,但凡泡一壶热茶,熬一煲靓汤,也要先送给四邻品尝。2010年,这里创新建立起社区居民三级议事制度,小到一块砖,一个垃圾袋,大到家门前一棵树,都由居民自己话事。随着社工等社区新元素的加入,社区里的棘手事,如阻断家暴等,也通过邻里互助得到妥善解决。
昨日,记者走访杏花社区,了解这里的幸福“含金量”。
社区决策:全部由居民“话事”
社区广场上要铺那种砖?垃圾分类该用怎样的垃圾袋?一天收几趟垃圾才合理?这些问题不靠街道拍板,而是由社区居民自己做主。杏花社区自2010年底,创新建立起社区居民三级议事制度,社区事务商议及管理自下而上从片区到社区再到街区,目前,杏花社区有常住人口3739人,外来人口约1300人,分为12个片区,亦即有12个居民议事小组。
昨日,其中一个片区的议事会议,在陇西直街42号居民黎洁蓉家中召开。“天气又冷起来了,大家商量下怎样帮助片区内的孤寡老人防寒防病,还有,街道上一下子冷清了,邻里守望也要加强一下。”组长郭金好开门见山地说出开会主题。大家争相发言,有人提议周五要过冬至,不如大家一起做些好吃的食品去探望孤寡独居老人,话题很快转移到刚刚结束的周末,社区组织的“情暖冬至”活动,这项活动发动社区居民亲手为社区老人和残障人士制作汤圆。“场面真热闹,我孙子两岁多也做了5个汤圆。”其中一个居民说。
“没想到居民们这么热情,老老少少来了百多人。”社工刘梦华说,在其他社区发动居民活动,容易出现老人、小孩热情高,中青年不见影迹的情况,而杏花社区的居民非常齐心,每逢举办社区活动,基本是老、中、青都有,人人都热情高涨。
家庭暴力:
纠正方案找回孩子笑容
“你又是这样,我不打死你,你还有什么用?”阿红(化名)声色俱厉地拿着晾衣竿追打7岁的女儿小乐怡(化名),丈夫上前劝止,反被她怒喝:“你不管!我管!再吵,连你也打!”这样的情景,在阿红家中几乎日日上演。
7岁的小乐怡(化名),长得斯文秀气,脸上却常常“挂彩”,很快引起了社工的注意。今年8月,广州市荔湾区原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进驻冲口街开展社会服务。社工吴剑静在每天下午的4时30分小学堂上发现了总是满身是伤的小乐怡,很快小乐怡成为杏花社区社工介入的第一个个案。
“我们从街坊口中得知,小乐怡被妈妈打,已不是一天半天的事了。”吴剑静等社工了解到,去年,小乐怡的邻居曾因孩子天天被打哭喊不止而报警,在警员和街坊的劝导下,小乐怡的妈妈阿红(化名)当众含泪写下保证书,发誓改变教育方式,不再对女儿动粗。
然而,过去一年多,阿红并未改变,尤其在小乐怡上小学后,她受到的家暴反而不断升级,蚊香烙嘴、圆珠笔尖刮脸。“我们曾经查看过乐怡身上的伤情,触目惊心。”吴剑静找到邻里街坊,从旁了解小乐怡的家庭,得知其父母均是环卫工人,平时工作较为苦累,日常待人接物也算温和,但在教导孩子时缺乏耐心。又从小乐怡就读的小学获知,外表文静的小乐怡上课会站到课桌上跳舞,考试时会在课室里乱跑。
“阿红一见到我们就抱怨,‘不打,根本管不住孩子!’”吴剑静说,在与阿红交谈的过程中,她发现阿红性格较为急躁、偏激,对女儿的期望很高。综合街坊和学校反映的情况,吴剑静等为小乐怡设计了行为纠正方案,通过每天下午的4时30分小学堂,帮助乐怡培养自主完成作业等学习生活习惯,另一方面,鼓励阿红多花业余时间陪女儿参加亲子活动,改变沟通方式。
过去这一个多月,乐怡身上的伤痕渐渐淡去,笑容比以前更多了。“我们街坊有热心有爱心,但是没有好办法,多亏社工,挽救了一个家庭。”街坊珍姐说。 文/记者谭秋明 通讯员文燕媚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