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上的奇特符号多为占卜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关于甲骨文发现的故事,是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的历史。
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有一处村庄叫小屯。这里的农民在耕作土地的时候,经常刨到一种叫“龙骨”的骨片,可以卖到城里的中药铺当药材。一个姓范的山东药材商兼古董商,有一天来到小屯村,也买下了一些这种骨片。范商人去北京的时候,把这些骨片拿给他的同乡、在北京做官的王懿荣看。王懿荣是位相当有学问的京官,他看到这些骨片上刻划的图案,认为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代文字,十分惊奇,不但出大价钱把它们全买了下来,还叮嘱这位姓范的商人赶快再去收购,他全要,而且要刻字多的骨片。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终于知道这些骨片其实并不是什么“龙骨”,而是乌龟的甲壳和牛、鹿等的骨头。后来学者们把那上面刻划的文字,命名为“甲骨文”。王懿荣接触到甲骨文的这一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
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海内外的学术界。这以后,在小屯村及其附近进行了多次科学发掘,得知这地方原来是距今大约3000年的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
商王十分迷信,甲骨文主要是用来记录占卜情况的。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到现在,经过初步统计,大约出土了10万多片甲骨。在这些甲骨片中见到的全部单字的总数,约为4600至4700个,其中能确切辨认的,目前还不到1800字。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发现的自成体系的一种最古老的文字。可以说是现代汉字的老祖宗。甲骨文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如果认为仰韶、龙山文化的图形符号是汉字的雏形,那么它们与殷墟甲骨文之间,应该还存在过渡性的环节。可惜,目前在这方面所发现的材料及其研究都很有限。也就是说,汉字的起源问题,还是一个尚待解开的神秘之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