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只是個案
名校、學霸、男神、網絡名人的前男友、炮轟……幾個關鍵詞的堆積,成就一條吸引眼球的新聞,網絡上議論紛紛,有人為梁植鳴不平、認為高曉鬆批評太嚴苛,有人贊同高曉鬆觀點,認為名校生格局不能那麼小。
這個問題大約不能簡單地下“孰是孰非”的結論,站在普通網友的角度,梁植人生有迷惘當然可以理解,但高曉鬆說的也很在理,名校生,你要有名校的胸懷,而不是隨意給自己貼上一個名校的履歷。近日有消息稱,教育部公開澄清“211”、“985”並未廢除,但在網友眼裡,是否取消這樣的名頭不重要,名校與普通大學之間鴻溝般的差距大家心裡有數——那麼,既然幸運地成為名校生,自然要多一份責任:你代表的不止是自己,否則你或許不自覺地“黑”了母校。
從履歷不難看出,梁植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但學霸這個詞也被“黑”了,蔡康永認為一味學習或許是學霸縮在象牙塔裡不願面對人生抉擇,網友認為這樣的學霸一味讀書考試而忘了學到名校的風范和修養。個人素質這門課,理論上名校生是具有近水樓台的天然優勢的,如果放棄了這麼一課、像高曉鬆說的僅僅關心“畢業后是進國企還是外企”,隻能說浪費了大好機會。
當然,梁植事件只是個案,有人把事件上升到“名校學霸跌下神壇”、批評教育體制讓學生找不到前進方向、甚至質疑名校教育並無可取之處,也真是沒必要。“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高曉鬆的痛心疾首,大約也是對年輕人善意的提醒。(本報記者 莫斯其格)
(來源:廣州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