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大學老師“點名神器”治逃課 學生破解有其招

2013年12月12日09:18    來源:漢網-武漢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大學老師“點名神器”治逃課 學生破解有其招

大學老師“點名神器”治逃課 學生破解有其招

  漫畫 趙健

  冬天太冷,早上起不來,讓室友幫忙答到﹔下午有活動,讓同學替自己在考勤表上簽名﹔上課前來簽個到,隨后跑掉曠課……在學生們越來越提倡“自由”的大學校園裡,逃課隨處可見。

  當已經無法阻止學生逃課時,老師們也hold不住了。為了將學生“拴”在教室,各大高校的老師們也“發明”了不少辦法。有的設計點名軟件,有的發明了身份証式的考勤牌,還有的干脆刷指紋。記者發現,在武漢、乃至全國的各大高校裡,“點名神器”屢見不鮮,那麼這些“神器”能治住“逃學生”嗎?

  老師出招

  挂“身份証”,一覽無余

  防逃指數:★★★☆☆

  一個幾寸大小鑰匙扣形狀的考勤牌,正面清晰印有學生的姓名、學號、班級,背面則是學生個人照。上課前,學生們將考勤牌挂在教室前的畫板上,老師一眼掃過,便可一目了然掌握學生的出勤率。近日,武昌工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師生共同發明一種鑰匙扣形狀的“點名神器”。這個“點名神器”整體就像一個升級版的“身份証”。發明該“神器”的王艷榮老師表示,由於傳統點名方式費時費力,於是從身份証上找到的靈感,設計出了該考勤牌。而且試行階段反應良好,學生的出勤率提高不少。

  隨機點名,激活熱情

  防逃指數:★★★★☆

  日前,武漢紡織大學數計學院計算機課上,學生們自己設計點名軟件,“互查”考勤。50余人的課堂被分成10組,點名時輸入組數,教室多媒體的大屏幕就開始滾動,在老師按下停止鍵時,屏幕上會顯示一個數字以及“恭喜第幾組,你們中招了!”的字樣。該小組成員會被點起來回答問題或者當場解決其他同學學習中的疑惑,未到的同學會被計入考勤,並且被罰做不一樣的點名軟件用於下次點名。這種點名方式被學生們視作有趣的“惡作劇”,激活了學生“整蠱”熱情,所以收效頗佳。

  “指紋”打卡,逃課銳減

  防逃指數:★★★★☆

  據了解,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從今年5月開始,在該校知真樓、知新樓各設了一台打卡機,大一學生上課簽到要先刷卡再打指紋,校方根據其后台數據就能知道其考勤情況。部分學生抱怨道,相比其他學校的點名方式,刷指紋可謂“第一神器”,”這下連找人代課都不行了,這可怎麼逃課啊!”

  湖大知行學院學工處相關老師介紹,採取驗指紋讓管理數字化,進一步提高到課率,減輕老師負擔,目前學生到課率都在90%以上。

  刷臉、藍牙,“神器”升級

  防逃指數:★★★★

  隨著學生與老師之間“博弈”的升級,現在的點名已逐漸打破傳統,向高科技發展。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11級土木工程3班對點名查考勤實行“拍照點名”,上課前拍一張全班合影,下課時再拍一張,隻要一對比,就會發現哪個逃課了。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計算機系老師研發出一套新點名系統,要求學生用個人學號命名手機藍牙,老師再用藍牙增強器搜索,未搜到學號者,就算曠課。

  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一名老師則開發了一款名為“基於圖像的課堂考勤系統”的“刷臉神器”。該系統將從多角度對教室內學生分區域拍攝的照片上傳到服務器,系統對照片裡的學生頭像自動編號和識別,以辨識誰上課、誰逃課。

  面對這些”點名神器”,學生們紛紛嘆息道,以前一個人模擬幾種聲音答“到”的時代已不復存在。甚至有網友調侃:人類已無法阻止老師點名了。

  學生拆招

  “神器”用不久

  破解有其招

  “其實這些所謂的‘點名神器’也就是剛出現的時候有效。”一位在我市一所985高校任教的章老師告訴記者,對付指紋打卡,學生們早已找到“破解方法”:“淘寶上有一種可復制指紋的膠水,復制一個讓同學幫忙刷指紋就行了。

  “藍牙點名也好對付,讓室友把手機帶去教室不就行了嗎?”章老師搖搖頭。

  章老師告訴記者,查考勤最好的方式就是“點人頭”,但如果逃課的學生們找到人來“代上課”,那麼“點人頭”的方法也就不管用了。“四川一名大學生為了逃課還發明了一款名為‘逃課助手’的App軟件,通過軟件可以找或雇其他學生來代上課。”對於學生為了逃課而產生的“智慧”章老師感慨萬分。

  疑問

  大學生愛逃哪些課?

  “逃的主要就是些枯燥的通識課。”武漢工程大學大二學生小張說。

  “這些通識課程都是一兩百人的大課,老師不可能一一點名。”記者疑惑完全不上課怎麼通過考試,小張說:“這類通識課開始難度不大,考前再突擊一下就行了,得個60分不是問題。”

  我市一所二本高校中文專業大二學生小陳告訴記者,隻要老師不是講得太差,或自己臨時有事,專業課一般是不逃的。“《文學概論》是我們的專業課,但實在聽起來讓人想睡覺。”小陳介紹,有一次全班30多人隻有兩人上《文學概論》,老師很憤怒,此后每次用5分鐘來點名。

  在採訪調查中記者發現,“上課時間太早”、“老師講的不好”、“有事需要先跑”是大學生們逃課的三大主因。很多同學認為,想學生按時上課,教師要先提升自己的課堂吸引力。“上課有魅力的老師,不需靠點名,大家都會按時到堂,甚至能吸引外專業的同學來旁聽”。

  思考

  逃課是“不成熟”做法

  “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沒有點名這一說。”楊先生90年代初期從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畢業。回憶起20年前的大學生活,楊先生表示,那時學生基本上都很自覺,很少有逃課的現象,老師也不會刻意點名。“那時教授們都很‘牛氣’,覺得學生不來聽課的話是學生自己的損失。”

  2000年以后,不少高校對學生成績的考評體系開始改革,由以前的隻看最終考試成績,發展到由上課出勤率、平時作業成績和最終考試成績三部分組成的綜合評定標准。江漢大學大學教務處教學行政科科長江展法說,點名不僅是為了督促學生的日常學習,也是讓任課老師能有機會認識每一個學生,反省自己的教學質量。大學是學生完善知識結構、培養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學生如果對課程設置或老師講課有意見,可以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便做出改進。如果干脆放棄上課,這是一種不成熟的做法。

(責編:實習生楊?、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