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教育部網站披露了已經制定完成的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的部分細節。總體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實施意見將於明年上半年出台。根據“三年早知道”原則,不會對未來三年內參加高考的學生產生大影響。配套實施意見現行試點,2017年正式推廣實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試招生制度。而在高考改革中,將探索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而進行社會化一年多考。(南寧晚報)
對於眼下的外語教學,曾有網友調侃稱,“以前學習外語是為了了解世界,如今努力學習外語是為了解中國”。話糙理不糙,當全民外語熱來襲、當高考外語熱無法避免,但外語對於很多人的實用價值卻很有限時,外語學習飽受質疑自在情理之中。正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所言:“學生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荒廢正常的學業,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到毀滅性打擊,漢語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在這樣的境況下,高考改革率先拿外語開刀,的確是順應民意之舉。
就眼下“外語擬退出統一高考”的規定而言,有兩重積極意義:一者,便是回歸外語的工具屬性,畢竟外語只是一門交流的語言,雖然已經是全球大多數國家的第一外語,但動輒就是全民學習“啞巴外語”,的確不甚妥當,讓外語學習回歸愛好,的確乃大勢所趨﹔二者,外語擬退出統一高考,並不意味著外語不考試,而是外語“一年多考”,這樣的改革思路,契合民意,改變了“一考定終身”的尷尬現實,走向“多考定終身”,繼續向多元化取材邁進。
無法否認的是,外語學習即便退出了統一高考,其現實重要性也很難下滑。一者,對於志在留學者,外語學習從來都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夢想﹔二者,現實工作中不少單位對外語,也有足夠的要求,這會讓很多人為了未來更好的工作,會主動培養起學習外語的興趣。創建華爾街外語的李文昊曾表示,“如果在大學你只是專業好,那麼你會收到全國最好的offer。但是如果你專業好,外語也好,那麼你收到的就是國際的offer。”這意味著,即便外語退出了統一高考,也不代表它不重要,而是代表我們對外語的學習,會變得更加理性而已。
事實上,外語退出統一高考不是我們學習和借鑒西方文化的步子變小,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舉措。所謂“以退為進”,便是外語從考試中退出,但卻要從現實中前進——讓外語學習變得更加多元化,或以愛好輔助、或因工作需要、或為追求夢想,等等。當外語學習不再是為了考試,而有著現實價值,這樣的外語學習,才更能彰顯工具理性。而且這樣的外語學習,既能保証現實需求,又能避免大多數人學習外語之苦,何樂而不為呢?
自然,於高考而言,外語改革只是其中一個環節,當“一考定終身”變成“多考定終身”之后,如何杜絕其中暗箱操作的可能、確保高考公平,是無法繞開的話題。事實上,對於高考改革而言,其終將走到《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的“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這一步,如今所有的努力,都是向“招考分離”邁進,任務仍任重道遠,但確保公平與不斷努力,卻是不容鬆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