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人民時評 人民網評

人民時評:人口需要“質”的發展

李曉宏

2013年11月20日14:34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把握改革發展主動權,需要實現人口“質”的發展、人口結構“質”的調整

“單獨兩孩”政策甫一啟動,從北京到廣東,各地紛紛醞釀落實。既涉及國家發展的人口戰略,也涉及億萬人民的切身利益,這一新時期我國生育政策的重大調整完善,受到廣泛關注。

不管是“少生了1.33個美國”的民間說法,還是“減輕了人口過快增長對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的官方表述,都說明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幾十年來巨大的作用與影響。中國改革的偉大成就,是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計劃生育作為1982年確立的基本國策,在促進國家經濟和社會進步、實現人民生活由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飛躍中,可謂至關重要。

今天,中國的人口發展又走到十字路口。如果說當年人口壓力主要是“增長”,今天則可謂面臨雙重壓力——增長壓力之外,更添失衡隱患。

前段時間,“常回家看看”入法引來諸多討論。這個新法條,不僅折射流動時代的社會關切,更凸顯人口發展的時代考題。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就進入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平均每對夫妻生育孩子數一路下降到目前的1.5—1.6個。而國際經驗表明,婦女總和生育率一旦跌到1.5以下,就很難再回升。另一方面,隨著步入“銀發社會”腳步的加快,2013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兩億,本世紀30年代中期將達到4億。少子化趨勢與老年化浪潮二者疊加,導致人口結構迅速變化,傳導至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層面,則是養老、醫療等全方位的挑戰。

實際上,即便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人口問題也同樣形勢嚴峻。20年的低生育水平、快於預期的老齡化進程,導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規模開始縮減,2012年比上年減少345萬人。曾給中國帶來巨大比較優勢的“人口紅利”是否在消失,尚需仔細研判,但所謂“劉易斯拐點”的存在,基本已成共識。在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不能不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一些。

人口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正如人口學家馬寅初所說,“在人口問題上,我們要趕的是‘質’,不是‘量’”。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有利於保持合理的勞動力規模,延緩人口老齡化速度﹔有利於逐步實現國家政策與群眾意願的統一,提升家庭抵御風險的能力,增強家庭養老照料功能,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有利於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可以說,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啟動“單獨兩孩”新政,實現人口“質”的發展、人口結構“質”的調整,不僅順應民眾的期盼,更可為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保持國際競爭力提供持續的動力。

法國社會學家孔德曾說,人口是一個國家的命運。人口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處於重要的基礎性地位。事實上,從調整生育數量政策,到調整生育間隔政策,再到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我國生育政策一直處於動態調整的“進行時”。“世易則時移,時移則備變”,既看到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根本改變,也看到人口結構調整的必然性、可行性,才能在繼續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同時把握住“時間窗口”,掌握改革和發展的主動權。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18日 05 版)

(責編:實習生孫悅、林露)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