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人民時評 人民網評

人民時評:信息公開升級 才能追上群眾期待

秦 寧

2013年11月20日10:50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信息公開不進則退,創新步伐不能停頓。從理念到方式,從機制到渠道,都需要把握時代之變,賦予新的內容

“應對重大突發和社會熱點事件不失聲不缺位”、“讓群眾聽得懂、信得過”……日前,國辦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信息公開”再次被提上了政府重要工作日程,成為構筑政府公信力、社會凝聚力的重要基石。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施行5年來,從財政預決算、“三公”經費逐漸揭開神秘面紗,到各地權力清單不斷公布,再到政府新聞發言人紛紛涌現,信息公開進程駛入了提質增效的快車道。但當“公開是常態”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之后,新問題也隨之而來。正如《意見》指出的,與公眾期望相比,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政府信息公開不主動、不及時,面對公眾關切不回應、不發聲等問題,易使公眾產生誤解或質疑,給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響。

這樣的反思很有現實針對性。在一些地方,面對社會熱點,有的政府部門不作為,聽任不實傳聞和謠言流布﹔有的雖有回應,卻總是“慢三拍”、“留一手”,玩起了文字游戲﹔有的打起官腔官調,習慣空洞說教,缺乏事實和細節,難以說服人。如果政府回應沒有內容、缺乏實效,成為一種敷衍甚至“擋箭牌”,非但不能解疑釋惑,而且會引發更多的情緒與質疑,對政府公信力造成二次傷害。

應當看到,隨著群眾權利意識、參與意識的高漲,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信息公開、政府回應的需求也在“升級”,不隻希望政府部門要發聲,還要快發聲﹔不只是公開,還要詳細公開﹔不隻“表示一下”,還希望知道跟進事件發展的各個節點……誠然,並不是所有問題和細節都適合快公開、全部公開,比如調查尚未結束的事故,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但同樣應當看到,政府部門在信息公開的提質增效上,仍有很大改進創新空間。

回顧政府信息公開的歷程,從“公開是例外”到“公開是常態”的觀念轉變,以及各地各部門不斷推出的破冰之舉,改革創新始終是其中洶涌澎湃的最強動力。面對有不同意見的公民,用事實說服,遠勝於嚴詞禁令﹔用誠意感動,遠勝於權力威壓。站在新的起點上,信息公開不進則退,創新步伐不能停頓。從理念到方式,從機制到渠道,都需要把握時代之變,賦予新的內容。

教育實踐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公開與回應”成為群眾工作的重要課題。從思想上擯棄“施舍”念頭、增強責任意識,才能自覺公開。從行動上走出“想怎麼公開就怎麼公開”的隨意性,嚴格依法依規公開,才能有序公開。從制度上告別“一發了之”的初級狀態,建立起包括主動發布、專家解讀、輿情收集與回應、溝通協調在內的完善機制,才能有效公開。從各地各部門的實踐來看,通過報紙和網絡征集群眾意見、公布整改措施、加強社會監督,為反“四風”、密切干群關系提供了有力抓手與渠道,展現了信息化時代群眾工作的新探索。

對執政為民的各級干部來說,信息從來都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數據,而是實現良性互動的橋梁。隨著時代發展,政府信息公開在創新中會展現更為豐富多彩的面貌,但“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應是其不變的內核。把握了這種變與不變的辯証法,我們才能與時俱進,讓信息公開的時代潮流激蕩於每一個人的心中。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17日 05 版)

(責編:實習生孫悅、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