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人民時評 人民網評

人民時評:別讓腐敗捆住創新之翼

楊 凱

2013年11月20日10:46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科研腐敗流風所及,不只是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更在於侵蝕科學精神、消解創新動力

“憤怒”“痛心”“錯愕”。日前,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及科研經費的“惡性問題”,說出了這樣的重話。

部長的憤怒背后,是愈演愈烈的科研腐敗問題。新華社梳理了近3年審計部門發布的數百份年度審計報告,發現涉及“問題科研經費”的至少有39份。從人們的感受看,科技領域的違法違紀案件時有曝光,種種案情令人震驚。這些都說明,為數不少的科研經費花得名不副實,打了水漂,令人痛惜。

“打水漂”的方式各種各樣。“貪、吞、套、騙、假”,這是科研經費面對的新“五蠹”。看一看相關審計報告,“擴大用途”“擠佔挪用”的不少。毫不相干的出國費、考察費,莫名其妙的買車費、裝修費,以至各種名目都能堂而皇之登上財務報表。大大小小的“管子”,插進了科研經費的“大動脈”,造成了嚴重的跑冒滴漏,來之不易的資金,成了不少人嘴裡的“唐僧肉”。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地球深部重點實驗室前主任段振豪因貪污罪獲刑13年。這位曾經頂著“候選院士”光環的學術明星,伙同他人利用假票據報銷百余萬元,大肆侵吞科研費用。他的人生悲劇,某種程度上也是科研腐敗的一個縮影。

有人說,科研創新這隻“鳥兒”要飛得高,一定不能讓它的翅膀系上“黃金”,更不能系上腐敗的“黃金”。科研腐敗流風所及,不只是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更在於侵蝕科學精神、消解創新動力。從實驗室裡坐得冷板凳的教授,蛻變為成天跑場子的“老板”,一些學者思想墮落、沉迷物欲,再也找不到銳意創新的心勁兒。而科研經費在拉關系、走門路、爭項目的潛規則中被私吞瓜分,則讓不少科研人員感到“學問無用、創新無門”,消磨了創造性。

近年來,我國科技研發經費支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去年全年達10240億元,佔GDP的1.97%。一方面,我國科技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另一方面,科研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科研效率偏低的現狀令人擔憂。這一問題,又集中表現在腐敗對科研的負效應上。

一條魚病了,是魚的問題﹔生病的魚越來越多,是水的問題。面對易發、多發、高發的科研腐敗案件,我們不僅要清除蛀虫,更要舉一反三,找到病灶。相比一般腐敗案件的黑白分明,科研腐敗更為復雜、隱秘。現實中,既有“造假也能過審批”、“不論証也可立項”、“沒條件也得資金”、“未完成也過驗收”等監管漏洞,也有工資報酬低、生活壓力大、經費管理制度繁瑣的多重擠壓,令不少科研人員陷入總要“開發票、求的票、找車票”的窘境。

創新驅動關乎國家未來。能否把科研經費用在刀刃上,讓創造活力充分涌流,關乎創新的成敗。面對科研腐敗的沉?頑疾,必須標本兼治,深化科技領域改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健全激勵機制、完善政策環境,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激發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唯有搭建起科學高效的制度平台,創新之翼才能自由舒展,創新空間才會不斷拓展。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15日 05 版)

(責編:實習生孫悅、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