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2014高考作文立意第4講,虛實轉換立意

2013年09月05日14:46        手機看新聞

可分為避實就虛與避虛就實兩法。所謂“實”,是指實在地寫出具體的現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情、理﹔“虛”指抽象地寫,重在調動讀者的想象,或側面烘托,或間接墊襯,多為抽象的表現,它能跳出現實的束縛,通過創設情境,運用隱喻、象征等手法,為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虛寫與實寫,是相反相成、相輔相生的。在這種辯証關系中,虛因實而更見其抽象,能啟發讀者馳騁想象而獲得更高的藝術美的感受﹔實因虛更見其具體,能使直接的描寫更顯得氣氛濃烈、背景開闊、包孕豐富。

1.避實就虛法。

所謂“避實就虛”,就是完全避開實實在在文題內容,從側面著手,尋找與文題內容相應的感官、意識、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虛”的內容,進行含蓄表達。所謂的“虛”,具體說來也就是:假托的,主觀的,抽象的,隱含的,未來的,未知的等內容。避實就虛,可是文章顯得空靈,飄逸,又可收到氣氛濃烈,想象飛騰的效果。當前盛行的話題作文命題形式,很多適於用這種方法。

虛寫,需要運用相似聯想行文,多採用比喻手法。

如由真實的“橋”可以聯想到“感情的溝通”“友誼的珍貴”﹔由“家”可以聯想到“珍貴的親情”“人間的溫暖”﹔由“根”可聯想到“心靈的歸宿”“祖國的統一”﹔由“水”聯想到“勇往直前的品質”“水滴石穿的精神”……

如上海高考作文《面對大海》,若單純寫景,隻將所見所聞,化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層思考,自然不能讓讀者有所啟迪。若由大海聯想到“豪情壯志”,又想到精衛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大。”最后歸納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啟示人生哲理”,這樣就能給人眼睛一亮的感覺。

可見,“避實就虛”有兩大好處:其一,思路暢達,行文自由﹔其二,便於挖掘,求深求新。若單單實寫,內容往往浮於表層,沒有深度﹔一旦避實就虛,則可更見深意,使描寫顯得氣氛濃烈、背景開闊、包孕豐富,也可使讀者因想象的馳騁而獲得更高的藝術美的感受。

當然,虛寫要以實寫為基礎,如果只是孤立地虛寫,則必然流為空虛飄渺,使文章空泛貧乏,失去表現力。

【例文借鑒】

責任

“孩子,你知道什麼叫責任嗎?”

“哦,您是東史郎爺爺?”

“我只是一個罪人,一個民族的罪人……”

“哦,責任?我知道,比如說:我愛我們的祖國,這就是我的責任!對嗎?”小女孩自豪地說。

白發老人眼中流動著令人捉摸不透的色彩:“孩子,日本是我們的祖國,我也很愛她,可我卻曾因為愛她而傷害了別人。”

“東史郎爺爺,你會因此而不愛自己的祖國嗎?”

“當然不會了,其實我一直很愛她,只是……”

“媽媽說過,每一位日本人都要熱愛祖國,就像熱愛母親一樣。”

“叮鈴鈴……”鬧鐘響了,小女孩睜開眼,絲毫沒有動彈,因為她總覺得東史郎爺爺似乎沒走。

一位中年婦女推門進來:“彩子,快起床,今天我們要去參觀原爆50周年的圖展。”

“孩子,能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了嗎?”白發老人再次出現。

“東史郎爺爺,那圖片一點也不好看,上面的人長得黑乎乎的,還有很多的小朋友躺在那裡。”小女孩顯然沒有看懂什麼。

“那是原子彈爆炸的后果,他們不是長得黑,而是被燒焦了,像燒焦的木頭一樣,還有那些孩子,他們都永遠醒不過來了。”淒涼的感傷在老人眼中涌動。

一陣沉默過后,小女孩哭了起來:“小朋友們不能唱歌,也不能跳舞……是什麼人害的呢?這麼殘忍。”

“你媽媽沒告訴你嗎?”

“沒有,媽媽說那小紙條上沒寫,隻說那裡在廣島。”小女孩的母親是以她的方式在保護著自己的孩子。

老人失望地搖搖頭,繼而又無奈地點點頭,似乎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老得如此之快了:“有一位母親因為犯了錯誤而不敢面對,以致想永遠隱瞞下去,甚至想因為要守住這個秘密而加害於自己的孩子。”

天亮了,白發老人又消失了。

“媽媽,您愛我嗎?”

“傻瓜,媽媽當然愛你了。”母親不清楚小女孩在想什麼。

“我要找一個不愛自己孩子的壞母親,你幫我找,好嗎?”天真和無邪在小女孩的眼中閃爍著。

“孩子,找到壞母親了嗎?”

“沒啊。”小女孩很失望,“他們都說母親是偉大的,不會加害於自己的孩子,可是……”

“是嗎,這位母親有層神秘的面紗,或許你長大了就能揭開,或許你一輩子都不能揭開,其實這位母親一直都在履行著她自己認為應該履行的責任。對於我而言,責任就是對過去的懺悔,對事實的尊重和對道義的追求。我曾經是一個魔鬼,手上沾滿了同類的鮮血,如今,當我站在原告席上,為被我參與殺害的30萬同胞討回公道的時候,有人卻說我是叛徒,也許站在曾經的立場上,我是背叛了我的民族,但我無法原諒我自己,無法面對那樣的民族和那裡的人民。”

小女孩望著這位飽受了滄桑卻又一直矢志不移的老人,她或許在想:我一定能揭開面紗,和東史郎爺爺一起站在原告席上。

本文正是採用虛寫法,沒有從現實取材,而是展開豐富的想像,虛構了一個小女孩和東史郎爺爺的對話,直探東史郎的內心世界。贊揚了東史郎在歷史面前勇於懺悔的可貴精神,巧妙地詮釋了“心靈的選擇”: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和民族,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勇敢地面對過去。這種避實就虛的手法顯示可貴的創新精神。

2.避虛就實法。

高考作文時經常會有這樣的苦惱:一些題目看起來頗為抽象甚或“空洞”,如“嘗試”、“誠信”、“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時間啊,時間”,有些描寫議論的對象難以直接表現,如“獨到的感覺”等。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硬著頭皮直接從正面去寫,其效果恐怕不會好,這就需要用由虛入實法。它需要你把虛幻的東西寫得真實、可信,把隱寓的道理說得看得見、摸得著,把看起來很空洞的論說表達得具體形象、文採斐然。古語雲:“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這是對這種表現技巧的形象化說明。1991年全國高考作文題,要求把圓想象成一個具體物體,寫出一個畫面、鏡頭或場景。這就要用化虛為實的手法,把圓想象成旭日、夕陽、瓷盤、足球、露珠、車輪……

運用這種技法要注意以下兩點:

(1)理解題目的隱含意義。題目除字面上的意義外,還有豐富、深刻的隱含意義。這就需要我們對重點詞語,進行反復推敲,理解蘊意,從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如“誠信”包括誠實、有信用,抓住這兩個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切題。若把誠信理解為真誠、誠意等而忽視了“信”這個語素的意義,顯然不十分切合話題本意。

(2)先發散,后聚合。在准確審清原意的基礎上,依據事物的內在聯系,展開豐富的聯想。化抽象為具體,由虛擬事物想到現實事物,由個別想到一般等。在聯想中應特別注意兩者的相似點或相通點。如上海高考作文“時間啊,時間”,有考生這樣寫:“是什麼使稻米變成香醇的佳釀?是時間。是什麼使咿呀學語的孩童變成沉默的老人?還是時間。是什麼使我們一窮二白的祖國變成今天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大國?也還是時間。時間,是一個多麼偉大的魔術師啊!”作者在議論說理時,採用“虛則實之”的方法,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干巴枯燥的說教,把“虛”的概念闡述得真切可感。

【例文借鑒】

走向充滿春意的世界

一枝

走過了浙江,走過了福建,卻走不過這一道淺淺的台灣海峽。

擁抱了黃山的朝陽,挽住了泰山的落日余暉,卻聽不到高山族的歌聲嘹亮。

眼前似乎黯淡下來,白茫茫的雪覆蓋了整個大地,寒冰凍結了整個海峽。每一枝都枯萎凋敝。

我用手指觸摸著歷史的痕跡。記得鄭成功的炮聲隆隆,他站在高峰種下一株最挺拔的青鬆。然而遠去了鼓角錚鳴,遠去了崢嶸歲月,遠去了歷史的滄海桑田,卻也走進了一個漫長的冬季。三通的忽斷忽連,那是繚繞在兩岸人心中的痛楚啊!余光中在悲泣,那彎淺淺的海峽竟然擋住了他和大陸。我觸摸著被風雪捶打得千溝萬壑的地域。忽然我感受到一枝長出了新芽。我凝望著,那一枝正在頑強而蓬勃地生長,她的土壤浸潤著連戰從上海帶來的“滾滾黃埔南流水,浪花造出英雄”。他吮吸著宋楚瑜撒下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肥料。我頓時笑了,燦爛的春色已經展現在我的眼前。不久,這裡就會有大熊貓的憨態可掬來映襯這抹春色,那是一個多麼瑰麗的啊!

一葉

我轉身窗外,看到煙雨蒙蒙的天空,那一頭常年是春色繚繞,但我感受到了一種葉落的氣息。

山林夜希的繁華終究只是台灣的一個側面。總是讓人難以忘卻的是心中的牽念。點滴的雨聲讓人想起瓊瑤那份剪不斷的鄉愁。台灣的油紙傘是否也會被憂愁的淚水染透。

聽得到一個聲音總在不停的叫囂,那聲音似乎一點都不會顧忌到壓抑在人們心中的心聲。但我知道落葉掃地時,也是悄無聲息的隕落。北風不顧忌自己的恣意妄為,那麼一片片兒就會離他而去,我看得到那頭的落葉,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衰敗,凋零,不,那是落葉的重生,決不是秋季的宣告,那是春季的蘊蓄。

那飄零的一葉,我看到一個即將到來的世界。

一世界

收回我的遐想,我的心中已經展現出了一片廣闊的世界,那個世界裡飄飛的一葉在用“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姿態迎接著一枝勃發,進而萬枝勃發的精彩世界。

我聽到遠處的鐘聲響起,兩岸的人們攜起手來唱響一首歌曲。

那一枝的勃發,那一葉的飄零中將帶著我們跨過海岸,走向一個春意盎然的世界。

全篇三個小片段用三個有特色的小標題,相互獨立,把話題“一枝一葉一世界”貫穿其中,如粒粒珍珠,一線串起,將不可見的、抽象的“盼望海峽兩岸團圓”的主旨,訴諸具體有見的視覺,這種是一種“避虛就實”變通,終使寫作收到常規難以做到的“柳暗花明”的效果。

來源: 冠華作文網

(責編:教育實習生 董天慈、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