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2014高考作文戰略第2講:高考作文素質

2013年09月05日14:10        手機看新聞

培養幾樣作文素質,很能解決作文“老大難”問題。應注重如下幾個亟需習慣、起碼追求:

一、勤於閱讀記誦

閱讀對作文的作用是巨大的!閱讀對於寫作的作用一般來說是“熏陶”、“浸染”、“潛移默化”的,對興趣的培養,感情的陶冶、思想的熏染、收獲的教會、知識的灌輸、技巧的汲取、語言的磨礪、應是一種長期的、無形的“滲透”。學生在閱讀中對審題、立意、選材、布局、謀篇、造句……或者說“字、詞、句、篇、語、修、邏、文”及語感等,都能有大量的見識,有了這大量的見識,然后作文才能在借鑒中求異,在模仿中創新。書法家沙孟海回答怎樣寫好字時說:“要眼中有好字”。我們也可以移用於怎樣作好文上:“要眼中有好文”。寫作須以閱讀為先導,“勞於讀書”才可“逸於作文”。見多識廣,才能寫得豐富、生動,有真情實感、真知灼見。

因此,廣泛閱讀是語文最大量且最重要的“作業”,成為作文不可不具的重要素養。

二、造語求新避俗

我們一旦動筆寫作便應有這樣一種追求:力戒文章語言的趨同現象,避免在詞語選用、句式結構、語氣語勢上大同小異、千篇一律,要把根據自己的語言特點,構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表達,作為寫作上的一個重要的努力方向,力使自己文章的語言或雅致凝練,或嚴謹理性,或俏皮幽默,或優美詩意……真正做到憑空逗巧,意外出奇,既生動精彩又與眾不同。作文時應該自問:寫作中有什麼因素比語言更致命呢?求新避俗,不苟言語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素養。一旦有了提筆下字便求新避俗的追求或習慣,才能迅速提高感悟語言和調遣語言的能力,才能形成個性語言。

語言避俗求新的途徑多得不可勝數。

1、想象修辭——追求形象

海德格爾有句名言:“語言是人口開出的花朵”。

巧設比喻,以求形象生動﹔鋪陳排比,以增奔瀉氣勢﹔擬人摹物,以求逼真生動﹔大膽夸張,以顯飛揚靈氣﹔多用設問,以求啟人深思﹔反復吟哦,以抒綿綿之情。

不說“我很悲傷”,而說“我心靈的天空一直下著雨”﹔不說“女人和男人應有平等的社會地位”,而說“女人應是一株木棉,和橡樹並立在一起”﹔不說“沒有錢”,而說“囊中羞澀”,說“與孔方兄無緣”,說“‘老人頭’不多”……

“對旺角的多家書店,我和一桃以懷素草書的筆意一路草過去,但有時也不免駐足留連。”

——比喻創新別致。

“窗口一閃而逝的年輕面頰便在這深深的秋意中濃濃地開放,開放出燦爛的青春。”

——擬物生動陌生。

“羞嗒嗒的音樂朗誦會,正在火辣辣地開。”

——擬人摹狀,別具新意。

2、整散句式——追求參差

“才美不外露,已屬難能可貴﹔大智大愚,更是難上加難。……有麝自然香,已變成了令人發噱的天方夜談﹔無麝放假香,才是處世真理”。

“為什麼她喜歡綠色呢?雖然五光十色纏繞了她的半生:紅色的火熱,土黃色的坎坷,灰色的挫折,黑得如此沉重的偏見,以及白得如此刺目的冷漠,但她在任何時候對綠色——象征生命、希望、純潔的顏色,有著不可抑制的憧憬。”

——能整能散,參差別致。

整句工整而呈氣勢,散句曲折而顯舒緩﹔整散交錯,可參差流轉。

3、幽默詼諧——追求情趣

如一位考生論証“當代中學生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必須十份重視課外閱讀”,有一段對死摳課本、死記硬背的調侃,變敘述為描寫,幽默風趣:

誠然,在考分的壓力下,學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課程教材上,於是乎彎腰駝背兮“孔乙己”,雞胸鶴腿兮“林黛玉”,雙眼昏花兮博士倫,挑燈夜戰兮功課如山,許多人陷入了應試操練的怪圈。

議論語言中作生動的簡筆描寫,而且模仿楚辭,插入“兮”字,讀來紆曲含蓄、意味深長,以一種輕鬆戲謔的筆觸表達著嚴肅的態度,攪拌甜酸苦辣於一“鍋”,繞有興味。

“如果把書的封面比作女人的臉,一個‘抓人’的書名,是放電的媚眼﹔一位名作家的芳名,是誘人的櫻唇﹔封面其他部分的花花綠綠,是女人臉上的?紫嫣紅。敢於素面問世的圖書,一般內容有真貨﹔敢於素面朝天的女人,大多是真美人兒。”(何玉興《圖書比女人》)

有人寫道:“明末清初直到傳教士馬利竇第一次帶來世界地圖時,王公大臣們強烈要求把中國擺在中間,否則,是可忍,孰不可忍﹔頗有些倚天不出,誰與爭鋒,普天之下,舍我其誰之感。”

這樣的文字,幽默、活潑、俏皮,能讓人耳目一新,身心一爽。

幽默、詼諧、調侃,體現智慧。如果能適時地“幽他一默”,可使文章陡增亮色。

4、精言警論——追求理性

“大地在雪下做著純潔的夢,春天來把這夢實現。”

“佔領春天的空曠要比擠進夏日的蔥蘢更容易。”

“正是對春日做功利打算的人,才最可能擁有一個豐饒的秋天。”

“惟有在我們的心靈世界裡,一朵春花可以永不凋謝,一股春風可以永遠吹拂,一陣春雨可以永遠淅瀝,一縷春暉可以永遠明媚。”

這些語句之所以受到喜愛,主要在於它們不是客觀地呈現生活,而是寄寓了一種思想﹔它們不是對思想的明示,而是把它蘊含於形象之中。人們在閱讀時,既能獲得啟迪,又能有一種審美體驗的愉悅。概要地說,這些簡短質朴的語句裡有著靈動並美麗的思想。

魯迅在有些東西因有違文學創作的審美要求而不能寫進文章時說:

“可以畫毒蛇和蠍子,但不能畫鼻涕和大便。”

余光中提醒各位:

“當你的女友改名為瑪麗,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薩蠻》?”

“一片綠葉,飽含著它對根的情誼﹔一句祝福,濃縮了我對你的祝願。”

“政治牢騷,中文清高,物理深奧,歷史推敲,數學坐標。”

這些文字,姿容別致,理趣盎然。

有理性的警論,或直陳利害,義正詞嚴﹔或嬉笑怒罵,入木三分﹔或針砭時弊,酣暢淋漓﹔或多方設喻,增其靈氣。

5、直引化用——追求意蘊

恰當引用一些詩詞典故名言警句諺語俗語歇后語順口溜等,增加作品的文採,豐富文章的文化底蘊。例如:

“聆聽‘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故事﹔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情懷﹔品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無限忠誠。我發現,我與他們的心近了。”

這些有所引用的文字凝練形象,以少勝多,拓展了思考聯想的空間而饒有蘊意。

……

語言表達的避俗求新,方法多樣,難以枚舉,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懂得因人因事因情因景因時因地而有不同的“我”的寫法,力求“語言陌生化”,讓習見的內容以一副陌生的面孔出現,使語言表達異於常見的用濫了的表達。“語言陌生化”所竭力對抗的是沉悶與死板、老一套和人雲亦雲。

克服語言的套版反應,講出有個性的“我”的話,應成為語言表達的一種追求,以期養成習慣而成為素養。

三、選材小處著眼

如今的作文題(含“話題”作文題),常具“開放型”特點,雖然離不開“現實、理性、人文”這六個字,但涵蓋范圍非常寬泛,作文取材非常靈活,主題指向非常發散。擇須由己,寫作前,特別是初學寫作者,須針對題目,重視“選點”,這應是寫好作文的戰略關鍵。選“點”時,從小處落筆,文章會更有針對性和感染力。先是“大”中求“小”。具體方法有三:

1、添一添

在原來作文題目中採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語的作法,盡力縮小寫作范圍,明確寫作的關鍵所在,使自己的思路盡可能地向著規定的方向集中發展。如題目“燭光”,就可以採用添加成分法縮小寫作范圍:

樓道裡的燭光

那夜的燭光

兒時的燭光

燭光中的感動

燭光之憶

……

從范圍、對象、內容、時間、地點、性質等方面進行限制后,文章的選材指向會更加明確、集中,便於寫作的順利進行。

2、斷一斷

如題目“仰望”,可以形成很多判斷:

這是我的仰望。

人,總要仰望點什麼

人生不能沒有仰望

我在仰望中重拾信心

人靠仰望把情致鋪展成悠遠的閑雲

……

以某個概念作為話題中心或寫作中心,是開放性作文命題的慣常之舉﹔遇到概念型題目,若能將概念變成判斷,即以一句簡明、深刻、概括性的話語表述概念的特性、作用等,就可從小處、實處打開我們的思路,進而大題小作或虛題實作。

寫議論文——這些經過提煉的判斷語句可以作為文章的中心論點。

寫記敘文——這些簡明、深刻的判斷語句可以作為統攝全文材料的中心。

這些判斷語句極能促成“大題”的“小作”。

3、問一問

圍繞文題,自己多方設問並找出答案,是縮小寫作范圍、打開寫作思路的有效方法。其中,多方提問是方式,是手段,而自找答案並逐漸聚焦於某一個或幾個“點”才是目的。

如作文題“多思”,可以這樣思考:

什麼是多思?

誰的多思?(我、我倆、老師、父母……)

多思是怎樣培養起來的?(父母的教育、朋友的帶動、書的影響……)

多思的作用有哪些?(是求知獲藝的先導,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是攀登科學高峰的動力……)

多思能夠使人擺脫淺薄,走向睿智吧?

……

然后回答以上問題,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思維逐漸深入,較小的寫作切入口也非常容易確定。

需要指出的是,化“大”為“小”並不是自改原文的題目,而是從一個最有利於寫作者的角度去爭取寫作的主動權,搶佔獨特的切入制高點。

反映主旨則“以小見大”。曹勇軍說:“抓住生活瞬間的一點,從一個角度切入進去,用充滿靈性的語言穿透生活的表象,給復雜一些簡單,給膚淺一些深刻,給困惑一句答復,給結論一些動搖,給生活一個造型,給心靈一次彈跳……”(曹勇軍《熬出自己的語言老鹵》)

以“小”見“大”就是選出小的角度,小的題材,在有限的篇幅裡,開掘出深廣的思想內容,具體地說,就是寫作者根據一事一例、一情一景,小處著眼,發幽探微,深入發掘,翻出大些的主題:在敘事寫景中透視出些人生哲理,透過平凡的現象品味出不平凡的真諦,從細微和局部的描述中顯露出龐大的整體,從日常生活片斷、小故事中提煉出非常的意義,從細小的場景中揭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質。這樣,文章便深刻,實在,耐讀。

短短的千字作文,也隻有寫“小”,才能寫“深”。

四、情感坦誠真切

與語言表達密切關聯的是情感。濱田正秀在《文藝學概論》中說:“語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詞,半是精神和情感的代名詞。”

“言須由衷”,“妙筆難書是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孫犁也說:“在創作上,不要吝嗇情感。情感,付出越多,收回就越大。”

作文中最厭“情感的偽化”:或一副老氣橫秋的“庄肅嚴正”,或一番虛情假意的“淺唱低吟”,或一堆空話連篇的“文字泡沫”。這類作文,全然不見少年出乎自然的純真、本該屬於這個年齡的獨特體驗和“生活暗示給他的某種思想”,隻見一個不真實的自我“避己之短,揚己之長”,在形式上下功夫,在技巧裡轉陀螺,做一場“漂亮”的文字游戲。

作文中重要的不是高大的空話,不是主流的官話﹔一篇好文章應該追求“三獨”──獨家的情感,獨立的思考,獨特的表達。做到這些都得“言須由衷”,坦誠真切!

言不由衷,則紕漏百出,再美的語言,再巧的故事,也將是形同虛設甚至成為胡亂的編造﹔坦誠真切,平實也能有深意,淺易也讓細思量。像《項脊軒志》的結尾:“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多麼平實的文字,多麼真切的敘述,因其飽含著睹物思人的真摯,讓人黯然銷魂!林覺民《與妻書》:“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多麼真切的奢望,多麼坦誠的傻想,從而蘊含的無限依戀的摯情,又是多麼淒惻動人!

想感動別人,至少得先感動自己吧?內容不真,感情不切,怎行!作文的思維品質提高也最要從此處下手。

五、構思簡擬提綱

構思包括審題、立意、選材、布局、謀篇等一系列作文思維活動。構思時隨筆簡擬綱要式草稿,效率會高得多!具體方法是:大致構想,用十來個字就能成綱,別小看它隻有十來個字,有了這個簡綱,作用可了不得!

1.文章思路脈絡(朱自清認為中學生普遍做得不好)就井然呈現了,綱目在前,不易離題,且思路清晰,大大提高作文的思維品質。

2.這提綱相當於有了存放文章素材的一個個抽屜。蘇軾都有類似感受的詩語:“作詩火速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難摹。”可將忽然得之或紛至踏來的閃念火花(包括論點、事例、想法、名言、典故、詞句……),就寫它一兩個或幾個字,有用的則及時往適當的“抽屜”裡安放。

3.利於任你將這些轉瞬即逝的閃念火花從容斟酌與調遣,放心揮筆而成文。

切記:擬綱不誤作文功!即使是考場上,花它五到十分鐘也無妨。簡擬提綱,是寫文章時必用、好用、屢用而不爽的法寶!

多少文章大家都是持此法寶寫文章的。朱光潛先生在《作文和運思》中談他編寫論文提綱的方法和過程,尤其值得我們學習。他說:“定了題目之后,我取一張紙條擺在面前,抱著那題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時全憑心理學家所謂‘自由聯想’,不拘大小,不問次序,想得一點意思,就用三五個字的小標題寫在紙條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記下去,到當時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記下來了為止,這種尋思的工作做完了,我於是把雜亂無章的小標題看一眼,仔細加一番衡量,把無關重要的無須說的各點,一齊丟開,把應該說的選擇出來,再在其中理出一條線索和次第用小標題寫成一個綱要。”

論文中的邏輯關系集中地表明在提綱上,因此特別需要提綱。就是寫記敘文,也應簡擬提綱為好。

而我們卻不知道提綱對文章寫作的“法寶”般的重要性,不列提綱而出現的紕漏可謂太多,太常見。像很多作文中的故事沒有說完而不成文章的情形,究其原因,很少為時間不夠,較多為寫不下去了,該寫的,前面又沒寫夠,或前面沒想好,后面收不攏了……文章先說什麼,后說什麼,多說什麼,少說什麼,這些都是布局方面的構思問題。好些考生往往不假思索,拿起筆就寫,即興發揮,結果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寫著寫著,曲了,繞了,偏了,離了,也不能自知。這樣寫的結果,全文很可能就是一大堆雜亂的文字,不知文章重點是什麼,缺少邏輯性,更為有甚者則是,自己寫的議論文自己都找不出其中心(論點)!

因此,無論是考試還是平時寫作——考試時允許簡要一點,平時應詳盡一些以形成素養——下筆前,都須花點時間安排一下文章的結構,即思索一下文章應該闡述幾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先后次序如何安排,各個層次應寫哪些內容,哪些要多寫,哪些要深寫,等等。

就說立意這一項的構思吧,其基本過程也都要的——

①排列:把自己對文題的若干感受點鋪排開來。如一個材料或話題,至少可寫四個方面的論點。

②篩選:即選擇最合題意的,感受最深切的、材料最熟悉的、易於出新意的。

③定向:對確立的中心深入思考,闡明什麼觀點,針對什麼實際,記敘什麼材料,表達什麼感情,都做到心中有數。

④擇重:解決“最要寫的是什麼”的問題。

無論是通篇的或單項的構思,都應邊構思邊列提綱,提綱就是構思的可視成果。

作文構思的簡擬提綱,是大大便利行文、提高作文品質的良好習慣和作文素養,萬萬少不得!

六、文面清晰工整

文面清晰工整,要養成習慣,包括諸多方面:

標點正確——精嚴的習慣﹔

書寫工整——講究的習慣﹔

行款

對頭——規范的習慣﹔

文面整潔——干淨的習慣。

《羊城晚報》曾報道廣東作文改卷場的老師反映高考作文六大常見病的第一病——“書寫難辨:情況嚴重,多年沒有改善跡象。每30篇作文就有1至2篇幾乎辨認不出來,有的是字體實在太小或筆畫太細,掃描進電腦后根本看不清楚,更多的是字跡非常潦草,錯別字又多,給閱卷帶來極大困難。現在能寫一手漂亮字的學生是越來越少了,能夠做到書寫工整、規范、方便閱卷的考生還不到一半。”

很多考生平時不講究作文文面書寫。標點有一個,沒一個,字讓人看不清,讀不順,不願看,不忍讀,備受折磨,生恨構怨,想想,這樣的作文將有怎樣的下場?

如問:“連字都寫不好,能寫出好文章嗎?”可能有考生回答:“我不是寫不好字,是時間不夠。”那又不禁要問:“連寫清字的時間都不夠,能有時間寫清文章內容嗎?”

須知:行文時,因為有了提綱,成竹在胸了,接著據綱逐段行文,此時則是一邊斟酌詞句,一邊從容工穩地書寫的﹔寫字時,用黑墨顯筆,字居格子中間,宜大不宜小,宜方不宜斜,標點也是“字”!

禁忌:字跡模糊、縮頭縮腦、隻蹲不站、連筆牽繞、擠密難辨、橫行霸道、該長的短、該短的長、筆畫苟且、標點無范、涂改無規。

以上六點,應是考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起碼追求,它畢顯出考生的作文素質!

來源: 冠華作文網

(責編:教育實習生 董天慈、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