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送禮變味:學生不送不懂事 老師收禮有壓力--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高校送禮變味:學生不送不懂事 老師收禮有壓力

2013年02月08日08:33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博士生:過年“不表示”,就是不懂事

  大學老師:收的不是禮,收的是壓力

  貴重土特產讓師生關系“變味”?

  春節來臨,隨著大學生、研究生陸續離校返鄉,一些大學老師開始遭遇“遠方的壓力”。

  “學生這兩天回老家了,給我寄來一個海鮮大禮包,折算成現金恐怕有好幾百塊。退回去,讓學生難堪﹔收下來吧,心裡不踏實。”滬上一所高校,記者無意間聽到一位年輕“海歸”教員在訴苦。他向同行請教,該如何妥善處置來自研究生的“重禮”?

  在如今的高校,學生尤其是研究生給導師送禮,越來越多,有些已經超出了“意思意思”的范圍。學生春節給導師送上一份表示感謝的禮物,也是人之常情,但卻使很多老師為難。有人提出,為了淨化學術領域的師生關系,應效仿國外的一些做法,明文限制學生送禮、老師受禮的行為。

  研究生的年前顧慮

  過春節,應該怎麼向老師表達自己的問候和感謝?比起中小學生,大學裡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在這個問題上更焦灼。

  今年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小李說得直接:“過年‘不表示’,就是自己不懂事”。在他看來,研究生和導師的關系和中小學裡的師生關系截然不同。無論是平時在實驗室做課題、指導學術論文,還是畢業前幫著推薦工作或推薦給海外名校,在研究生培養階段,導師是重要的領路人。但至於送什麼作為答謝,李博士卻犯難了。“我還沒正式工作,送購物卡肯定不合適。據說有師兄曾送過,被當面退回了。”想來想去,“土特產”被認為是最安全的禮品,畢竟,只是一點吃的東西。

  可在互聯網上,因為收到學生禮品而“吐槽”的大學老師不少——無論是煙酒、海鮮禮包還是年貨禮盒,一些所謂的“土特產”,其實市場價格不菲。

  對學生來說,“土特產”或許只是表達心意的方式,但很多大學老師,尤其是一些海歸老師心裡很清楚:如果換個地方,這可能是丟飯碗的事。

  香港“禮尚往來”啟示

  “當年我去香港讀博,導師就跟我們這些內地學生明確說過,送禮超過100港幣,就是行賄受賄。”在國內一所大學任教的王善勇,最近在科學網上寫了一篇博客,專門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在香港一所大學讀書時,有位內地的博士生感覺一門課程准備不充分,擔心自己過不了,於是趕在考試前,往這門課的任教老師郵箱裡放了一個信封。據說信封裡裝了1萬元港幣,而書信的內容很簡單:希望老師給他透漏點考題,1萬元港幣作為回報。

  香港的這位教授收到信后很震驚,但處理也很果斷。他立馬報告系主任,系主任馬上通知香港廉政公署。隨后,教授給學生回了信,說沒問題,可以約個時間談談。最終的結果是,這位學生當場落網,被判入獄半年。

  “在香港,學生確實很少會在過年前給老師送禮,香港沒有這個氛圍,學生也明白,不恰當的送禮會給老師帶來麻煩。”香港中文大學的年輕教員李駿康告訴記者,哪怕師生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孝敬老師的禮品通常只是一盒巧克力或一盒糖果。

  今年過年,李駿康也打算去看望自己讀博期間的導師。因為是登門造訪,加上自己已在大學任教,不再是學生,所以他考慮買一瓶酒送給恩師。“基本上我導師收了我的酒,要給我紅包了。”說到這裡,李駿康不由笑了起來。其實,香港本地很講究禮尚往來的傳統:隻要學生給老師送禮,那麼當老師的就必須“還禮”,給學生一個和禮物差不多等價的紅包。

  拿捏好情與法的平衡

  正在美國一所大學攻讀生物學專業的留學生陳先生,這兩天也在准備給自己的導師“送禮”。由於導師是一位女士,他打算送上一條絲巾,在問候導師的時候介紹一番“中國年”的傳統文化。

  “絲巾就是最普通的那種,如果太貴,導師不會收的。”這位留學生告訴記者,美國很多州的州法以及大學的員工手冊上都有明確規定,嚴禁教師收受學生的貴重禮品。

  以密歇根大學為例,學校教務處就對大學管理層和大學教員、雇員的行為有一系列的明文規定。“大學是一個很大也很復雜的社區,所以存在著這樣一種可能性:大學的教員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而和大學的整體利益發生沖突。”因此,密歇根大學的員工守則上,寫有針對“送禮”的專門規定:任何管理層、辦公室人員以及教員或大學的其他雇員,都不得接收來自本校學生的價值貴重的禮品,這些人員也同樣不得接收和學校有商務往來人士的珍貴禮品。

  “雖然中國的國情和美國有些不一樣,中國人一直有禮尚往來的傳統,但老師接受學生的任何禮品,在情和法之間一定要拿捏好平衡度。”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教授張輪認為,無論在哪類學校任教,老師都不得收受來自學生和家長的現金或購物券,這是職業的底線﹔而針對碩士生或博士生送來的土特產等年貨,一方面,老師不必過於“敏感”,認為學生送禮就一定有企圖,誤會本來很美好的師生情﹔另一方面,老師最好能採取一些辦法給學生立下規矩。“如果我遇上這事情,可能會找個時間把實驗室或同門的學生都找來,然后明確說,有同學給老師送來了食品或禮品,大家圖個高興一起吃。”張輪認為,透明處理,可能是教育學生又不駁學生面子的好方式。

  但無論如何,大學是一個做學問的地方,師生間的禮品往來不管出於哪一種動機,都該遵循一個基本前提:不能讓師生間純淨的關系變味,更不能讓學術染上商業氣和江湖氣。(記者 樊麗萍)

(責任編輯:郝孟佳、林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