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直觀!”不少網友將它封為疼痛“自診寶典”。急診內科專家分析說,此圖有一定科學依據,可作為市民基礎醫學常識的概念科普,但不能將其用來自我診斷,以免誤診!
“左邊肚子痛,是哪兒出問題了?”“我后腰痛,是哪個器官不對?”……身體不同位置發生疼痛時,作為普通市民的你往往都會發出類似的疑問。昨日,一幅名為“內臟器官疾病時的牽涉性痛區”圖火爆網絡,該清楚地解析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的問題器官,不少網友將其珍藏奉為寶典。急診內科專家看此圖后稱,該圖僅適用於平日作為疾病預警的參考,切不可靠它自診,以免造成誤診加重疾病。
網絡紅圖 內臟疾病牽涉疼痛區
內臟器官在發生疾病時,往往會造成一些部位牽涉性疼痛。這幅“內臟器官疾病時的牽涉性痛區”圖,以一張正面人體圖形式,用不同的顏色和文字,清楚地指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的病變區域,涉及的內臟器官包括了心臟、腎、膽囊、闌尾等10余個。例如,右上肩、右上腹疼痛代表肝臟﹔右肩、右上腹疼痛代表膽囊﹔左頸部、左胸前部疼痛代表心臟等等。
●圖解原理:牽涉性痛的發生機制一般是,發生牽涉性痛的體表部位與病變器官往往受同一節段脊神經的支配,體表部位和病變臟器的感覺神經進入同一脊髓節段,並有密切聯系,從患病內臟傳來的沖動,可以擴散或影響到鄰近的軀體感覺神經元,從而產生牽涉性痛。
網友熱捧 稱譽“自診寶典”
隨著這張圖片在網絡上的熱傳,之后又出現了一張“升級版”的圖解。不僅指出了人體正面一些部位疼痛所指代的器官,還特別標注了人體背面的疼痛區域及對應器官。
對於兩張圖,網友大呼“好直觀”,甚至直接加封它為疼痛“自診寶典”。“有時候還是有點虛,隻有趕緊往醫院跑。”市民黃先生說,不管是自己還是家裡人都或多或少發生過不同部位疼痛的情況,因為都沒有醫學背景,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不過,在看過兩張圖片后,黃先生表示,以后再發生類似情況時,應該不會害怕了,“平時痛得稀裡糊涂的,這次總算是有點開竅了。”
專家解析
此圖可用來科普 不能憑它自診
如此受到熱捧的“自診寶典”,卻遭遇醫學人士當頭一盆冷水——請勿用於自診。成都健康專家團成員、市三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項濤表示,圖解的疼痛部位及對應器官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比較片面,如果僅是用於市民基礎醫學常識,可以把它當做一種概念科普。
“醫學診療不僅是當下症狀,還需要結合病史和檢查結果。”項濤舉例稱,例如圖中標注右下腹疼痛為闌尾問題,但闌尾初期症狀可能為劍突、肚臍附近疼痛,一般發病六七個小時后才會固定在右下腹周圍疼痛。
對此,項濤特別發出提醒,切不可根據圖片片面地作為自我診斷的標准,甚至按圖索驥用藥治療,以免誤診加重疾病。
醫生補充參考版
器官 牽涉性痛區
心臟 不僅表現為胸前區疼痛,還有人表現為肩膀痛,甚至可能是咽喉不適
肺、膈 不僅表現為胸膛疼痛,有人表現為背部、肩部痛,有老年人甚至放射到腹部
肝臟 主要表現為整個腹部、腰部疼痛
胃 主要表現為腹部疼痛,有人表現為背心痛
胰腺 主要表現為左上腹部,有時也牽扯到左腰部
小腸 主要表現在腹部疼痛
卵巢 主要表現在(左、右)中下腹部疼痛
結腸 主要表現在整個腹部疼痛
腎臟 主要表現在雙腰疼痛
膀胱 主要表現在下腹部疼痛
輸尿管 主要表現在整個腹部、腰部疼痛
膽囊 主要表現在背部、右肩膀、上腹部疼痛
闌尾 主要表現在中上腹、右下腹部疼痛
(來源: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