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27日電(記者張麗娜)一些地方近日已經公布了異地高考“路線圖”。與此同時,一個消息備受各方關注: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分赴京滬粵等地督促指導落實方案。
須知,作為人口流入較大的地區,京滬粵異地高考能否破冰,不僅關乎大量外來人口的切身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異地高考政策能否真正落實。
京滬粵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常年在這裡工作生活的大量外來人口為三地的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子女享受教育的權利理應得到尊重和滿足。
但問題的解決,絕非易事。要維護外來人口的合法權利,又要理解本地居民的擔心焦慮﹔要積極推動制度突破,也要保持改革的平穩有序。異地高考之難,難在不同利益訴求的平衡兼顧,難在方案體現最大共識,能夠扎實推進,取得實效。
在城鄉統籌的大背景下,推進異地高考已是邁向教育公平的大勢所趨,各地理應抓緊制定執行“路線圖”,不能畏懼困難多壓力大。越是有困難,越需要我們拿出攻堅克難的決心,抱著“再深的水也要趟”的勇氣,啃下“硬骨頭”。
京滬粵異地高考所面臨的阻力雖然不小,但也具備一些有利因素。三地經濟發達,教育資源特別是高等教育資源相對也更為豐富。三地應該、也能夠在這場攻堅克難的改革中,邁出扎實一步,推動高考制度改革不斷深化。
異地高考的成敗,關鍵在於在細則的制定中貫徹好原則,拿捏好分寸,控制好進度。各地應根據外來人口數量和教育資源狀況統籌考慮,有針對性地出台政策,充分尊重民意,考慮群眾的可接受度,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緊跟”。隻要我們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異地高考就能夠積極穩妥地推進,讓更多孩子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陽光下。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