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衛國戍邊進課堂”活動在中國政法大學開展
每日一題丨家長應該如何糾正孩子做家務時的錯誤?
每日一聞丨載人登月“進度條”持續刷新
每日一句丨光陰虛度是自誤
老場景“變身”假期潮玩新地標
跳繩裡有大學問,中消協教你如何科學挑選
寧夏職業技術大學正式挂牌成立
學前教育優質普惠 江西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5.04%
南寧教育部門通報“一小學教師腳踢學生”:涉事教師進入解聘程序
科學家繪制根系微生物“定居地圖”
人民網
>>
教育
>>
滾動新聞
見証科學和大眾的美好相遇(編輯手記)
2025-09-23
讓“科普之翼”越來越有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關注科普月)
2025-09-23
“人才+科技”助力寧波創新發展
2025-09-23
湖南農業大學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展示館:最好的紀念是傳承
2025-09-23
向急需崗位輸送更多醫學人才
2025-09-23
報告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活躍度持續提升
2025-09-23
創新打造“一站式”學生社區
2025-09-23
普通高中校長年會(2025)在廣東深圳舉辦
2025-09-22
每日一聞 | 小行星是如何命名的
2025-09-22
每日一題 | 教導孩子要有禮貌,可他總是做不到,我該怎麼辦?
2025-09-22
同濟大學師生團隊自主研發“AI牙慧診”系統
2025-09-22
每日一句 |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
2025-09-22
科技助農 首師大師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2025-09-22
探索抗戰精神育人功能 專家共議家校社協同機制
2025-09-22
未來人類暢想征集計劃正式啟動 面向全球青年發出邀請
2025-09-22
《硝煙裡的民族魂——抗戰期刊和期刊中的抗戰展》在京開展
2025-09-22
全國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秋季專場推出特色服務活動
2025-09-22
讓法治精神和力量呵護孩子成長(編輯手記)
2025-09-22
以法治守護未來 用大愛播撒溫暖
2025-09-22
讓“幼有所育”惠及千家萬戶
2025-09-22
樂見更多青年扎根西部建功立業
2025-09-22
守護青少年成長,向網絡爛梗說“不”
2025-09-22
就業指導更精准 學生求職更從容
2025-09-22
首都產業一線科技人才走進高校系列宣講啟動
2025-09-22
重溫“愛國三問” 上好開學第一課
2025-09-2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在上海成立
2025-09-22
壓實網絡平台未成年人保護主體責任
2025-09-22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沉浸式感受“恰同學少年”
2025-09-22
天津約你來沉浸式看戲
2025-09-22
社團活動豐富課余生活
2025-09-22
上一頁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教育銳評
堅持閱讀,自我成長的重要方式
上好國防教育“必修課”(人民時評)
讓閱讀成為人生剛需(暖聞熱評)
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
抗戰烽火中的教育之問(教育時評)
守護青少年成長,向網絡爛梗說“不”
在“校館弦歌”中汲取奮進力量
加強一體聯動 推進技能型高校產教融合
發揮高校博物館文化親和力(微觀)
本網原創
“衛國戍邊進課堂”活動在中國政法大學…
每日一題丨家長應該如何糾正孩子做家務…
每日一聞丨載人登月“進度條”持續刷新
每日一句丨光陰虛度是自誤
每日一聞 | 西居延海近五年來首度進水
每日一題丨兩代人教育孩子,怎麼避免沖…
每日一句丨用我們現在的理解,做我們所…
全國音樂名詞審定委員會成立
中秋月映家國夢 萬家燈火話團圓
全國中小學信息科技與人工智能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