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以賽促學”提升實踐能力厚植“三農”情懷

——山東農業大學探索新型農業人才培養新路徑

2025年08月15日07:44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以賽促學”提升實踐能力厚植“三農”情懷

   日前,在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科學探究類)山東賽區決賽中,山東農業大學學生共斬獲國家級獎項18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0項,獲獎數量創學校參賽以來歷史新高。

   這正彰顯了山東農業大學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成效。近年來,山東農業大學創新實踐“四個依托、三融三促”育人模式,以賽事為紐帶激活人才培養全鏈條,形成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的協同育人機制,為培養更多高素質創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如何破解學生職業認同感低、理論實踐脫節等難題?山東農業大學整合全國重點實驗室、實踐育人基地等資源,構建創業基礎、進階、拓展、實踐“四層次”課程體系,打造“產學研服用”一體化平台。形成“學校主導、學院主體、學生主角”的培育機制,厚植學生的“三農”情懷,讓教師的科研課題成為學生的參賽項目,讓田間地頭的難題成為教學的活教材。

   “我把在課堂上學習的農田水利知識,轉化成參賽的農田水利設計方案,現在在全村推廣使用。”山東農業大學學生王磊曾在參與全國大學生農田水利設計大賽時,將課程知識與賽事實踐結合,並把參賽作品設計理念用於家鄉水庫護坡設計。

   這正是學校推動“課堂與賽事融合”的生動寫照,如今20余門課程嵌入“微賽題”,100余個鄉村實踐賽題更新58個教學案例,讓課本知識在賽事中“活”起來。學校還推動鄉村實踐與賽事融合,構建“選題立項—研究實施—評價轉化”閉環,使產教融合從概念變成了田間地頭的實效。

   “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我真正懂了農民的盼頭。”山東農業大學2018屆畢業生鄧應龍介紹,他帶領鄉親種植月季花脫貧致富的項目,正是從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項目生長而來。

   自2023年起,山東農業大學啟動鄉村振興驛站建設,鼓勵師生利用寒暑假、小長假扎根鄉村開展駐村蹲點服務,目前已在山東建成約1萬個站點。在鄉村振興驛站裡,學生擔任科技專員,把調研發現的“農產品銷路窄”“養殖病害多”等問題,轉化為創新創業賽事的課題,形成“一生一題”的良性循環。如今,山東農業大學已有100余名畢業生將賽事技術方案應用於鄉村實踐,創造5000余萬元經濟效益,帶動3000余名農民脫貧。

   以賽促學的過程,離不開多學科、多主體的協同聯動——“一班一企”模式使企業技術骨干走進課堂設計課程,提供實訓基地和賽事資助,還與學校聯合申報教學科研項目,實現“企業需求進課堂、學生能力進崗位、競賽成果進產業”的無縫銜接﹔“一專多賽”特色體系使跨專業組隊、跨學院協作成為常態,學校打造“6+N”雙創競賽矩陣,學科壁壘在賽事中被徹底打破,參賽率從36.5%躍升至80%。

   “從理念創新到機制突破,學校構建起‘情懷錨定、創賽鏈動、互融互促’的育人新生態。”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冷暢儉說,“一生一題”讓學習對接鄉村需求,“一班一企”讓教育鏈接產業發展,“一專多賽”讓學科交叉融合——三者共同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貫通,回答了“強國必先強農”的時代命題。

   (記者 宋喜群 馮帆 通訊員 李廣鬆)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