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走進自然課堂 開啟科學探索

——北京師范大學三所附屬中學暑期實踐側記

2025年07月30日08:41 | 來源:科技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走進自然課堂 開啟科學探索

在國家公園考察生態系統,在河岸邊觀察植物和動物,在鄉村調查經濟發展……7月16日至7月21日,在邊境城市吉林琿春,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30名高中生在老師帶領下,開啟了一次特別的暑期科學探索之旅。

增強保護意識

從延邊大學琿春校區南門進入,東北虎豹生物多樣性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便映入眼帘。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馮利民是該基地的負責人,同時也是此次科學考察活動的科學顧問。

在科普課堂上,馮利民向同學們講述了東北虎回歸的經歷,並介紹了自己為保護東北虎所作出的努力。曾經,東北虎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直到2007年,第一張中國境內野生東北虎照片被拍到,事情才出現了轉機。此后,北京師范大學虎豹研究團隊歷時十多年建立“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使東北虎豹數量實現快速增長,我國東北虎豹保護取得卓越成效。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學生於珺如深受科學家精神的感染:“我覺得做動物保護研究挺不容易。馮利民老師十幾年如一日,始終保持熱情和毅力,讓我非常敬佩,很受鼓舞。”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完整的生態系統,有助於同學們從自然角度重新認識和理解生態系統的龐大和復雜,進一步提高保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生物教師孫翊斐說。

習得觀察方法

離開延邊大學琿春校區,沿著331國道向東驅車大約1小時,就到達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入口附近的一個村子。村子旁,琿春河靜靜流淌,兩側的密林靜悄悄。

參加此次考察活動的學生被分成6個小組。在科學導師和生物教師帶領下,這支中學生野外探險隊出發了,他們背著照相機、望遠鏡,還攜帶了各類考察工具。

蒙蒙細雨中,學生們沿著琿春河開展自然觀察。河岸邊,他們在科學導師的指導下,觀察東北粗皮蛙的皮膚,追蹤鸻鷸的飛行軌跡,測量豹貓的腳印,記錄酸模葉蓼的形態……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生物教師謝軍認為:“相比較課堂的科學教育,校外的科學教育更直觀,更鮮活,更符合課標要求的真實情境。而且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資源豐富,學生們能夠從生物、地理、歷史等方面開展跨學科研究。”

太陽落山后,學生們開始觀察在夜間活躍的生物,梅花鹿穿林而過,長尾林鸮在樹枝上搖頭晃腦,赤狐在歡快奔跑,東北豹貓躡手躡腳……

夜深了,在“鄉村實驗室”旁邊的涼亭,一盞500瓦的汞燈被挂在燈誘帳篷內。沒過多久,各種鱗翅目、鞘翅目等具有趨光性的昆虫就挂滿了帳篷。一隻短尾大蠶蛾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大家紛紛拍照,感嘆短尾大蠶蛾形態優美、顏色亮麗……

又是新的一天。學生們再次從村庄出發,一邊徒步,一邊調查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他們看到,老虎糞便中有很多毛發,艷麗的孔雀蛺蝶在叢林飛舞,細帶閃蛺蝶變幻著顏色,蜉金龜趴在牛糞上專注“干飯”,棕黑錦蛇蜷縮在土堆上……

“在這裡,我看到了長嘴劍鸻、西伯利亞銀鷗等鳥類,偶蹄目獸類腳印及兩棲類動物,還有東北特有植物,既增長了見識,又感到十分有趣。”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高一學生孔德藝難掩興奮。

啟迪科學思維

接下來的幾天,學生們又深入農田、河流濕地,繼續開展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調查,並參加了鄉村自然觀察、鄉村經濟發展調研等活動。

考察結束后,學生們認真整理和分析數據。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高二學生孫修齊是科學考察活動小組的一名組長,負責記錄數據、收集樣本。“這次考察讓我體會到,記錄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途徑。之前類似的考察活動我隻看不記,收獲少容易忘。通過仔細整理數據,讓我學到很多。”孫修齊說。

相比較教室,戶外是天然的科學課堂。“這種科學考察活動拉近了學生與科學的距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感,非常有意義。”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生物教師張茜說。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同時具有非常獨特的人文景觀。它不僅是天然的博物館,也是天然的課堂和實驗室,可以給中小學生提供實景化的實驗場所。”馮利民告訴記者,“這次科學考察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們把課本知識與自然環境聯系起來,進而促進思考、啟迪探索,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記者 代小佩)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