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遂昌:
兩岸青年走進千年古村共尋文化根脈


![]() |
圖為台灣高校藝術學子在獨山村排演舞蹈《長路》。 |
用畫筆描摹古建風貌、用江石創作鄉土記憶、以拓印技藝還原碑刻故事……近日,2025年兩岸青年暑期獨山藝術創作實踐營活動在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獨山古村舉辦。在為期8天的活動中,來自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傳媒學院、台灣藝術大學、東海大學等兩岸9所高校的40余名師生深度“沉入”獨山村,開展形式多樣的聯合藝術創作,以獨特的藝術和文化視角,共同探尋這座千年古村的歷史人文脈絡。
作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獨山村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村內仍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遺產,是多所兩岸高校的實踐教學基地。2022年以來,一系列藝術創作實踐活動在此開展,為兩岸青年交流與藝術鄉建搭建了廣闊平台。
在村中一處靜謐的工作室內,台灣東海大學與中國美術學院的10名學生正專注刻畫手中的皮影人偶,一旁的案頭堆疊著一沓色彩斑斕、細膩傳神的半成品。大家不時交流著手中人偶的細節,認真的神情傳遞出對這項傳統技藝的敬畏。
“皮影戲是兩岸共有的非遺項目,因此我們想通過皮影戲,讓‘獨山人’講‘獨山事’。”台灣東海大學退休教師、東海皮影工作室負責人許女士介紹,為了創作出真實的“獨山人”,師生們前期進行了大量調研,細致捕捉村民的面部特征、行為習慣與生活願景,並將其轉化為卡紙上的藝術形象。“現階段我們會先把‘戲班子’建全,后期再去豐富獨山村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她說。
在獨山村南譙樓的寨門外,來自台北藝術大學的學生團隊為舞蹈節目《長路》做著最后的排練,他們的動作既如流水般柔韌,又似山巒般剛毅。“獨山村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我們查閱史料、踏勘古道,梳理出茶道、明清一條街等主線,並由此生發出‘長路’這個主題,探尋獨山先民在數千年的文化長路上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內核。”台北藝術大學退休教師張老師介紹,學生們在創作過程中刻意避開了獨山村的標志性符號,試圖從千年歷史脈絡中挖掘支撐其生存發展的文化內核,“尤其是儒家思想中包容、寬恕的精神,賦予了人們回望的力量和前瞻的勇氣”。
為促進兩岸青年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實踐營活動還特別安排了創意成果展示環節。兩岸青年攜舞蹈、美術、影像等精彩作品相繼登場,以多元視角詮釋古村歷史文脈和山水風光,贏得滿堂喝彩。展示之余,大家還走到台前,分享創作背后的心路歷程和難忘故事,歡聲笑語中有青春恣意,更有對獨山村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
台灣東海大學學生王同學表示,和大陸同學一起,通過多元的藝術表達形式來展現獨山村的山水人文,這樣的經歷很特別。“我們不僅體驗到了古色古香的鄉村風情和傳統文化,還深入交流、共同創作,對彼此有了更多了解,收獲了新的友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