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小切口”做足航天特色“大文章”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探索应用型大学转型之路

2018年05月24日09:13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只要打开电脑,通过农业遥感监测的服务平台,全市农业生产情况便能一目了然。”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农业信息中心主任王津花轻点鼠标,各乡镇村落的种植情况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得一清二楚,“遥感技术收集的数据直观、可控,为廊坊市调整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航天遥感技术进城下乡“接地气”,这得益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实践。一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转什么,怎么转?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依托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行业企业资源,面向行业、地方发展的现实需求不断探索特色办学之路。

实施应用科技服务工程,校地企共同发展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于1978年建校,2004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从中专到本科,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基于人才供需矛盾和学校自身办学特色,从2013年学校开始思考转型发展。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院长韩文仲介绍,为做好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学校明确,将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由此,特色发展、协同发展、需求导向三大基本战略应运而生。学校成立转型发展小组,在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整合学科要素资源,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群,主动对接京津冀和航空航天行业需求,实施“应用科技服务工程”,引导产学研协同创新、校地企共同发展。

与之配套,一系列机制体制改革先后出台:鼓励和支持服务行业企业的科研创新,提高成果所有人的收益比例,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入的80%归成果所有人所有;在科技成果形成的股权中,90%的技术股权奖励给成果所有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一项项举措为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营造了良好政策氛围。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机电学院毕业生张凌如今已是廊坊亚新科美联制动有限公司的设计师,他仍记得两年前到现在的公司做毕业设计的情形:“毕业设计题目就是公司的一个实际项目,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指导下,我用两个月完成了设计并提供了样机,如愿签约留在了企业。”

为了让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除了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外,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到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从人才培养中的合作授课,到毕业设计、实习阶段的校企互派指导教师、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都将企业的需求和意见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考量标准。

与之相适应,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以教师入职培训、教研活动、企业挂职、在职培养等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还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培养方案制定、授课、实践环节指导等工作,提升了教学团队整体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学院专任教师32人,兼职教师26人。拥有高级技术职务的占53.4%,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背靠行业优势寻找发展“蓝海”

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如何避免“剃头挑子一头热”?航天遥感大数据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在航天、遥感领域的传统优势,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面向县域遥感应用与服务为主体,以林业、农业、水利、环境、城乡规划等行业应用为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实现航天遥感技术“进城下乡”。

据介绍,农林资源遥感监测与分析系统已在廊坊市有关部门运行多年,定期报送耕地、农作物、河流、经济作物等近20种地物的遥感专题产品和工作简报,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廊坊市农业局农业信息中心协同河北域内企业进行成果转化与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项目经济效益超2亿元。

“围绕廊坊市新兴产业发展,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积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与廊坊市上百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廊坊市委常委、副市长贾永清表示。

经过几年的转型发展,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近两年与企业签订的横向科研项目合同成交额占科研项目总经费56.7%,横向科研项目合同成交额较2016年增长53.8%。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记者 万玉凤 柯进)

(责编:于昕君(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