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探究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新模式>>焦点新闻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实施

2018年05月07日16:54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主要从各年度培训人数、任务达成情况等,围绕培训者队伍建设、培训机构遴选、培训模式创新、自主选学机制、课程资源建设、国际国内合作培训项目整合、培训学分管理等方面推进江西省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实施。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合格人数为78128人,2015年合格人数为98437人,2016年合格人数为105382人,2017年合格人数为111200人。截止2017年11月20 日,已经完成393147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

2014年完成了培训者队伍建设, 2015年按照1:500准备了省级专家队伍,1:30准备了县级专家队伍,省级工作坊主队伍、骨干管理者队伍。2016年2017年继续完善培训者队伍、并在实践中锻炼、检验队伍。在实践中锤炼了一批懂培训、干实事、会管理的培训管理者队伍。即:由省级专家团队+县区骨干教训者和管理者→实施网络课程自主选学、自主研修、任务实践、线上线下研讨;由省级专家团队指导,工作室(坊)主持人+骨干教师形成团队(工作室)→实施网络研修与区域(校本)研修结合的工作室(坊)专题选学。

有效举措

多年来,江西省一直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指导下,遴选了多家培训机构作为江西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培训单位。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科应用为重点,以培训方案和课程资源与项目内容契合度为重要条件,遴选方案、课程与项目内容匹配度高的高水平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发布招标公告,明确项目内容、要求,遴选标准和条件,实行集中申报、组织专家集中评审,现场答辩。根据专家评分,择优遴选出多家机构承担江西省培训工作。

创新培训模式。江西省设计了“诊断测试、网络课程选学、自主研修、任务实践、线上线下研讨、工作坊专题选学、校本研修、训后远程跟踪辅导、总结展示、培训测评”分段培训环节;建立了省工程办、县区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分工负责的多主体联合实施机制;依托江西省网络研修工作坊,形成“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让参训学员进网络研修社区、进网络研修团队,通过组建线上线下的学科组、学校、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形成教师培训长效、常态、落地机制。

                

江西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混合式培训流程模式图

建立自主选学机制。江西省自主选学包括四方面:一是自主普及学习阶段,由学员自主选学;二是学前诊断测试,提出选学建议;三是能力提升培训阶段,采用先选机构、再选课程模块和课程;四是网络工作坊研修阶段,由学员自主选择网络工作坊开展研修,通过自主选学平台学员可任意选择相应网络工作坊开展专题选学研修。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江西省课程资源建设主要体现在省级层面的优质微课、教学案例资源、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微信公众号资源四方面。江西省省级层面积累微课资源近2万余件,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向学员开放,由学员自主选学;省工程办组织省内外学科优秀教师,制作分学段分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教学案例,经专家评审,作为培训资源,供学员选学使用;建立了近千个专题研修工作坊,并进一步完善已建立的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为学员的专题学习准备了一批一线资源;建设了江西教师网微信公众号资源,为全省教师提供即时便捷的资源推送工作。

整合管理培训项目。项目整合由各承训机构安排实施。并于2011年开始,建立了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管理和电子证书系统,在信息管理系统五年一轮全员培训360学时中,单列72学时提升工程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并着手建设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培训学时应用与教师年度考核和五年一轮教师资格注册挂钩。

实施培训绩效考评。针对机构测评主要依据教育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办的匿名评估结果作为主要依据,实行评估末位淘汰机制,测评效果好的机构,在第二年的任务承担上实行倾斜政策。针对创新实验区、示范校进行递进式培训。在创新实验区方面,采用项目县、递进式培训进行创新实验区建设,注重示范校建设。

在分模块进行测评中,围绕五大模块: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设计、网络教学资源应用、教学资源开发(PPT)、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评价、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与教师自我发展;从四个方面:基本知识、问卷调查、网络访谈、情境化问题四方面;利用我省自主开发的诊断测评网络平台,由学员登录测评网站自主测评,通过综合评分,测量学员初始水平(前测)和问题所在(诊断),提出学习建议,以此作为后续培训的依据,统一标准、分阶段、分工负责,联合实施。

推动应用机制建设。江西省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和实践推进两个方面。在制度建设方面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实施意见、建立保障制度、建立激励政策,同时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的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形成良好应用氛围;在实践推进方面省工程办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示范课”送培训到县到校活动、省工程办开发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示范课网络平台”并依托平台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设计、教学应用竞赛,优秀课例征集,优秀网络研修工作室(坊)评比、挂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园)评比活动。

提供各级经费支持。江西省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的经费来源实行分级负责,主要来源是中央专项,同时省财政每年安排省培计划资金3200万元,并且在经费使用中强化专项经费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特色经验

江西省能力提升工程首先在培训顶层设计上思路清晰。江西省培训伊始,就明确培训必须“依托工作坊,把培训落到县区”以县区为主体,以学校为依托,以学科应用为目标,以教师为核心,以校本教研为载体,进一步深化打造江西特色的常态化区县教师培训体系。其次,培训模式不断凝练、操作性强。构建以校园长为核心的工作坊培训模式,促培训落地、常态、长效。第三,构建多主体协作分工的工作机制。工作中,将培训中的主体责任细分,从学习主体(教师),施训主体(县区培训机构),管理主体(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主体(社会机构第三方),服务主体(承训机构)等五个层面,对工程实施环节责任进行细化,从机制上全面推进能力提升工程;第四,生成性资源建设常抓不懈。培训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将对其进行筛选与整理,用于支持后续研修活动。根据资源类型的不同分为典型案例、专家讲座、学习成果、工作简报、学习问题以及本地生成性资源建设库。

同时,在全员培训方面实现自主选学,依托前测系统判断学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与应用水平,向学员推送必修与选修内容,同时开放选学内容。在培训绩效考评方面依据参与研修活动的参与度、贡献度为主要,网络资源学习为辅和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采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应用机制建设方面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实施意见、建立保障制度、建立激励政策,同时开展省、市、县三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的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在媒体宣传方面得到了大力的推广。

有待改善

在工程实施中,比如学员学习主动性不足、区县培训主体地位不突出、市县组织实施有待加强、承训机构学习资源与培训目标内容匹配度有待加强、推进学分互认体系机制建设亟待推行等。针对这些问题,对继续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有待加强:

一是深入调研,进一步科学规划培训项目。在制定年度培训规划前,深入中小学一线开展需求调研,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现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等多维度的需求出发,规划年度培训,设定培训项目,真正做到按需设训;

二是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建设,确保按需施训。实行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度,将需求调研工作贯穿于培训前、中、后,确保按需施训,开展针对性培训。明确各级职责,将履行职责情况纳入工作考评,确保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实施;

三是以校为本,因人因校施训,探索可持续、个性化培训模式。针对每位参训中小学教师优势与劣势,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发挥教师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因势利导,因人因校施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加强网络研修平台的建设,增强平台的拓展性;

四是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势,推荐个性化学习内容。建立完善的大数据收集分析和网络管理的平台。运用大数据方法和“互联网十”的手段,大力推进教师培养培训管理手段创新,进行个性化研修服务;

五是以校本研修平台为支撑,促进教师常态研修持续性。积极利用校本研修平台,基于当地学校实际,积极探索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

六是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建立职业化、专业化教师培训队伍。理清培训过程中员各角色的定位与职责,建立工作胜任指标与评价考核办法,建立一支本地的专业化、职业化教师培训队伍。

(责编:刘丹(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