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探究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新模式

张晓明:为教师培训“把诊”、“出方”

2018年04月28日19:01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在于需求分析、目标指向在于能力提升、价值追求在于问题解决、过程载体在于实践改进、常态实施在于机制构建、个性选学在于网络支持、成效显现在于学以致用、……,这些理念和命题已在国家政策与培训评估的维度上达成共识,但怎样在培训实践中落地?怎样做教师满意的培训?让我们来聆听地方培训管理者和培训机构的真知灼见与智慧设计。

析准教师发展的“真实需求”。随着我国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稳步发展,广大教师已不满足于“有训可参”,而要真正“学以致用”。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庄华洁介绍的“教师自主选学、分层分类培训”,就是在省级层面上满足教师真实需求的政策和实践创新。在教师发展精准扶贫这一实践难点上,贵州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蔡志坚以荔波县为例,阐述了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合作,组织名师进学校进课堂,诊断、示范、研磨、评析所取得的实战性培训良好成效。湖北省丹江口市龙山镇学校教师蔡志娟,非常有兴趣利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通过培训掌握了相应技能并能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应用,收获了“所学即所用”的可喜成效。大量培训实践表明,只有摸清、析准教师的“真实需求”,有的放矢开展培训,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跃升。

透视教师培训的“实践痛点”。在充分肯定教师培训可喜成就的同时,也毋需讳言地承认现行培训还有很多“实践痛点”。广大教师反映最强烈的是培训方式单一、陈旧。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刘冰提出了改革培训方式、大力推进混合式研修的系统解决方案,积极主张线上线下结合、网络研修社区与校本研修机制结合,并对南宁市与继教网合作的工作坊研修项目给予了肯定,描述了重心下移的混合式常态研修要素与模式。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中学教师何在海由衷地赞叹:“混合式研修具有内容丰富性和研修便捷性,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利用电脑、手机开展网络学习,与同行交流热点问题,请专家解答疑难问题”。在解决培训质量监管这一实践难题时,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王金涛提出了围绕“需求分析、主题选取、方案设计、过程监管、绩效评估、成果汇集”等环节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系列化对策。师德培训也是长期困扰培训工作的难点领域,浙江省嘉兴市教育学院副院长都建明,主持探索了问题式、体验式、多样化、系列化的德育培训新举措并赢得良好培训实效。

构设培训改革的“创新方案”。围绕《建设改革意见》和《振兴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培训改革的新举措、新方案。浙江省建立了省级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每年发布教师培训质量报告。贵州省大力强化“乡村名师工作室”建设,造就了黄俊琼(十九大代表)等一批优秀乡村名师。广西自治区注重“区域推进”,实现了区域的项目协同与资源整合。湖北省创新研制了《学分计算和登记实施细则》,推动了学分管理的科学化,提升了学分应用的实效性。杭州市拱墅区积极打造“新苗、新秀、绿荫、丹桂”四个层级的学科教师成长体系。广西贵港市探索形成了以“案例、诊断、研磨、生成”为线索的实践性培训模式。继教网在国家和省级政策引导与专家指导下,积极探索并坚定践行“为师德师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围绕核心素养落地给出解决方案、实现工具支持的支架式研修、探索基于教师发展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研修”等培训服务新举措。

在促进教师培训健康发展的目标锁定下,“把诊”是基础,“出方”是关键,只有需求析清、问题找准、对症下药,才能实现教师培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编:张梦(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