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师教育“奋进之笔”
——走向协同创新的浙江教师教育改革
教育是强国的基石,而教师是强教的基石。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意见》抓住新时代教育发展中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强国必先强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极端重要地位。《意见》从加强师德师风、振兴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确保政策落地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举措,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意见》针对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头省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的教师教育以不断满足基础教育对教师队伍呼唤为目标,以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为引导,以破解师范生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难题、热点和关键环节为发力点,注重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地方和学校积极性、创造性,先后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方案,积极探索和实践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为助推浙江教育现代化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完善体系,协调发展
师范教育专业是为未来教育培养教师的专业,必须具有前瞻性。基础教育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六种类型,教师的培养从类型和数量上应该与之相匹配。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庄华洁指出,为满足基础教育对教师发展的需要,自2012年始,浙江特别增设了特殊教育本科专业点,增加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点,积极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使得面向六种类型学校的教师培养全覆盖,短板逐渐补齐。通过分类考核引导全省18所高师院校错位发展、差异定位,经过几年努力,各校优势和特色逐步彰显,如浙江师范大学侧重高中学科教师培养,杭州师范大学主要培养优质初中与小学教师,丽水学院、衢州学院重点培养农村初中、小学教师等。
图为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庄华洁
招生改革,优化生源
“有情怀、爱学生、擅教育、乐教学”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基础素质。《意见》中提出要改革招生制度,选拔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处长庄华洁表示,在在当前大的社会环境下,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努力招到有好教师潜质的生源是改革的主要目标。为真正能录取到“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专业,2012年起借助于浙江省高考招生选拔方式改革,在师范专业推进“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考试”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招生选拔方式,在师范生录取前增加面试环节。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18所高校当中目前已有85%的高校,都有师范专业采用“三位一体”的招生方式。2017年学前和小学教育两个专业通过“三位一体”方式招生录取的师范生比例已经超过50%,2020年这两个专业通过“三位一体”方式招生将达到100%,其他师范专业也在逐步推进。
接轨需求,协同培养
经过各方调研和借鉴,包括先进省份和先进国家的做法,结合浙江的实际,2015年,浙江印发《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构建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协同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教师发展学校既是师范生的实践场所,也是在职教师培训的实践基地,同时是高校教师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教师参与师范专业教学的平台,真正实现了培养培训的一体化,高校与中小学校同发展。
为深化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2017年浙江印发《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标准》,目前,已建设各类教师发展学校1200余所,至2020年还将建设100所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同时还规定高校40岁以下教师教育类教师每五年必须到中小学校挂职半年,教师教育类课程中不少于20%由一线优秀中小学教师授课,加强教师培养“供与需”的连接。协同培养教师机制的建立,联通了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小学校,更新了三方的理念,师范生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责任;高校不仅仅有培养人才的义务,也有培养在职教师、参与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义务。
不少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多方共赢的新模式,如浙江师范大学,作为唯一一所省属重点的师范大学,在整个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都承担着非常重大的责任,一方面不仅要抓好本校学生的培养,另一方面更要统筹和引导教师教育相关工作。据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介绍,学校在教育改革方面有许多创新的举措,特别是在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获得了很多国家级奖项。学校践行“全员教研”的理念,营造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全力打造师生贯通教研共同体为路径选择、以聚焦发展两代师德师能为价值追求”的特色鲜明的教研文化,创造了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态,拓展了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内涵。学校推行混合式学习方式,开发智慧化教学平台,引领教学信息化创新,探索卓越教师培养新路径。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
为建设优质、均衡的教育,杭州市江干区为激发学校的办学主动性,注入各类资源,以区域为单位整体设计,推出了“新教育共同体”。其中,杭州师范大学大与江干区政府合作的东城教育集团,几年时间将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发展成特色鲜明、当地百姓炙手可热的名校,成为高校、地方政府及中小学校合作共赢的典范。原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杭州大东城教育集团理事长林正范表示,通过教师发展学校的机制,像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这样的有效实践,将师范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结合在一起,不仅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同时对促进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改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大学与地方政府教育局、地方社区、中小学校四方面联动,创新模式,形成了“UGCS”培养机制,推动了本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图为原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杭州大东城教育集团理事长林正范
在政策实施后,东城中学的发展变化迅速,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校也荣获了多项浙江省教育成果奖。据东城中学校长陈沪军介绍,学校以“一轴两翼”的教师校本发展特色,即对教师发展顶层设计,整合省级平台资源和“UGCS”机制资源,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校本培训学分。同时打造有效的“四备三思”教学模式,即每一堂课都要经历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案修改、先听后上四次备课,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在先听后上、集体备课、课例研究之后要进行三次反思。骨干英语教师林莹说:“我是区智慧教育种子培训班的成员,依托集团UGCS平台,接受了杭师大的教授们对我们学术性上的引领,他们站在专业的角度,用前瞻性的目光和精湛的学术能力,引导着我们在进行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要保持接地气,不断地开拓与创新。”骨干教师屠晓翠说:“通过集体备课可以集合我们全组的智慧攻克教学上的难点和重点,使教育的、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先听后上这个环节让我们的上课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得到建设性的意见和不断的改进,这两种方式都让我自己慢慢的成长起来,慢慢地走上了专业的道路。” 班主任朱灵子说:“作为两年内的新老师,我很幸运地获得了部级优课,那么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对新老师培养的重视。”
图为东城中学校长陈沪军
图为东城中学英语组在杭师大专家指引下进行课例研究
强化实践,促进提升
为强化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性,所有高校都建立了师范生进入中小学实习前必须通过教师技能测试的制度。除保证师范生6个月实习外,还规定师范生实习期间上讲台授课时数不少于10节等。自2006年起每年开展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2013年起连续四年由浙江师范大学承担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形成了“班、系、院、校、省、国”六级递进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平台。技能竞赛在中小学校很有影响,每年都有中小学名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观摩竞赛直接选拔优秀师范生入职。
分层分类,自主选择
十八大以来,浙江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进行了系统性变革,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两项重大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于网络化的教师培训选学机制,形成了“项目分层分类、覆盖全员全程、教师自主选择、机构开放竞争、职前职后贯通、过程管理智能”为主要特点的、具有显著浙江特色的现代教师培训制度,同时形成了较完善的培训经费保障和质量监控体系。区分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分层分类设计培训项目和课程;优质机构通过认定获得资质,竞争进入教师培训平台发布项目;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情况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自主制定培训计划,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内容、时间和地点。从而有效解决不同专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教师培训需求,并在培训内容中设计了“职业道德与法规”的必修课,以及90学时的限定内容。
教师培训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本省教师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全省53.9万名中小学教师在培训管理平台注册并自主选择培训,190余个培训机构年均发布项目1.2万个,教师年人均培训达到83学时,其中自主选课占70%以上,培训平均满意率达到98.15%。
统筹规划,特色创新
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在顶层设计上的政策导向,各级教育部门积极落实主体责任,统筹规划设计和实施本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整体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程。
围绕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目标,拱墅区教育局规划了教师队伍发展四大使命:打造若干名在省市具有学科领导作用的领军人物(10名左右),自培省特级教师3-5人;培养一群在省市具有学科影响力的品牌教师(50-100名);培育一批能够指导和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学科带头人队伍(200-400人);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扎实学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队伍(4000名左右)。从数字中就不难发现,就是一个梯级的金字塔型人才队伍。
据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吴朝辉介绍,为有效推进保障使命的有效达成,“盘活”拱墅教师教育资源,提出“一个核心领队+四层培养梯队+众多培训基地”的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教师教育工作改革发展。“一个核心领队”:以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为责任主体,作为培养教师师的机构,是拱墅区教师培养的指挥所,承担区域教师队伍培养的规划、指导、落实与具体实施。“四层培养梯队”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以名校长为责任主体,培养本土最高端的管理人才;运河名师高端研修,以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教师教育部为主体,组建研修团队,给成长中的优秀教师,送上最好的教育“养分”;名特级教师工作室,以特级教师、名师为责任主体,培养整个区域的骨干优质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以学科带头人为责任主体,着重培养年轻教师。“众多培训基地”:以学校发展群、中小学学科培训基地、工作坊为责任主体,以此作为全区教师培训基地,充分优质资源示范和引领,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各自为阵”转为“共同分享”。创新培养模式,推进激励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项目、教师维度的素质提升项目、提升群(校本)研修机制、“实体+网络”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创新、拓展教师视野的教育国际化项目、课堂文化构建改革探索,为教师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路径。同时,为开创拱墅教育的新局面,强化人才保障,培育一批名家名师,健全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拱墅区财政在教师培养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图为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吴朝辉
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费蔚表示,根据浙江省分层分类的培训理念,江干区设计了“T”型研训体系。“T”型研训体系的这横向指培训要面向全员教师、新教师、骨干教师、民办教师、班主任、培训者、学校干部等不同群体。“T”型研训体系的纵向指对重点群体实行有深度、梯队式培训。根据横向的不同群体和纵向的不同层次来设计培训项目。横向群体中,以新教师为例,设计了“一核三环”的课程培训体系,“一核”指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三环”指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体验课程。纵向来说,以骨干教师的培养为例,设计了“一新两锐”工程,“一新”指新教师在接受三年的基础性培训后,其中有优秀的可以进入为期两年的新教师高阶培训,“两锐”指精锐教师培养工程和新锐教师培养工程。
图为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费蔚
嘉兴教育学院作为嘉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专业发展培训中心,一直把教师培训作为一项关乎教育发展奠基式事业在扎实开展。为统筹引领全市做好师干训工作,嘉兴教育学院副院长都建明表示,全方位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养;全方位加强教育干部培养培训,提高基础教育治理水平;全方位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研训,做好红船德育工作;全方位做好市属学校校本研修指导工作,注重过程监控和管理;全方位做好教育培训接轨上海工作及服务性、结对性培训工作,努力实现沪嘉教育师训干训同行。同时做好高端项目引领,以名师培养工程和名校长培养工作为抓手,通过理论研修+实践蹲点+现场教学+工作坊及专项课题+网络研修,打造完善的培训模式;以高中教师专业发展90学分培训为抓手,以项目实施带动整体推进学分制和分层分类培训;做好精细化培训,坚持以异地蹲点为工作抓手,以名师名校长教学管理展示为实践特色等为载体创设良好平台。
图为嘉兴教育学院副院长都建明
完善管理,质量监控
2014年,浙江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对师范生培养及教师培训质量持续监控,为全省教师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同时作为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副主任及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指导办公室负责人的周跃良指出:师范生培养方面,围绕培养质量涉及的关键环节,如培养目标与定位、课程体系、“三位一体”招生、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实践教学、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等,每年分不同主题,连续三年开展面向所有高校的专项督查,促进高校重视师范生培养、加大投入、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教师培训方面,建立省、市、县(区)、培训机构四级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各级负责人听课制度、省级培训质量监督专家队伍和不同地区轮回检查制度。
在此工作基础上,将监控、监测以及督查等产生的数据,形成培训质量报告以及师范生培养常态数据分析报告,每年进行发布。根据师范生培养督查报告,各师范院校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将教师培训质量抽查结果,应用于各地年度教师培训绩效考核。
比如在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中,通过过程数据抓取、研修现场查看、培训课程检查、培训结果抽查、区县满意度等维度,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全程实施监控,定期发布监测结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实施。浙江自主开发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包括诊断性测评、过程性测评、发展性测评,能够对教师学习情况、学校及各个机构管理工作都有一个较好的评估。同时,组织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大赛等等,形成了一系列能力提升工程成果,积极推广应用。
面向未来,迈上新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对接受高质量教育向往更迫切,教育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呼唤更强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打响了教师教育改革迈向新征程的发令枪,全面振兴教师教育时不我待。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庄华洁指出,下一步将瞄准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新要求,发力在薄弱点和关键点:
实施省级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深化师范生招生制度改革,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回应高中课改和高考改革对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呼唤,开展复合型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全面推进师范专业认证,促进师范生培养整体水平提升;深入落实师范教育创新工程,开展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重构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完善高校、中小学校和地方政府三方协同实施教师教育机制,推进教师发展学校等级建设和示范性建设;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发布《浙江省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规程》和实施指南,开发师范生教育实践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依据教育部《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优化培训课程;开展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探索“互联网+教师教育”有效模式和载体,推进新技术与教师教育的结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