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华洁:写好教师教育“奋进之笔”
——走向协同创新的浙江教师教育改革
教育是强国的基石,而教师是强教的基石。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意见》抓住新时代教育发展中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强国必先强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极端重要地位。《意见》从加强师德师风、振兴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确保政策落地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举措,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意见》针对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头省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的教师教育以不断满足基础教育对教师队伍呼唤为目标,以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为引导,以破解师范生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难题、热点和关键环节为发力点,注重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地方和学校积极性、创造性,先后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方案,积极探索和实践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为助推浙江教育现代化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完善体系,协调发展
师范教育专业是为未来教育培养教师的专业,必须具有前瞻性。基础教育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六种类型,教师的培养从类型和数量上应该与之相匹配。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庄华洁指出,为满足基础教育对教师发展的需要,自2012年始,浙江特别增设了特殊教育本科专业点,增加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点,积极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使得面向六种类型学校的教师培养全覆盖,短板逐渐补齐。通过分类考核引导全省18所高师院校错位发展、差异定位,经过几年努力,各校优势和特色逐步彰显,如浙江师范大学侧重高中学科教师培养,杭州师范大学主要培养优质初中与小学教师,丽水学院、衢州学院重点培养农村初中、小学教师等。
招生改革,优化生源
“有情怀、爱学生、擅教育、乐教学”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基础素质。《意见》中提出要改革招生制度,选拔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庄华洁表示,在在当前大的社会环境下,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努力招到有好教师潜质的生源是改革的主要目标。为真正能录取到“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专业,2012年起借助于浙江省高考招生选拔方式改革,在师范专业推进“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考试”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招生选拔方式,在师范生录取前增加面试环节。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18所高校当中目前已有85%的高校,都有师范专业采用“三位一体”的招生方式。2017年学前和小学教育两个专业通过“三位一体”方式招生录取的师范生比例已经超过50%,2020年这两个专业通过“三位一体”方式招生将达到100%,其他师范专业也在逐步推进。
接轨需求,协同培养
经过各方调研和借鉴,包括先进省份和先进国家的做法,结合浙江的实际,2015年,浙江印发《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构建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协同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教师发展学校既是师范生的实践场所,也是在职教师培训的实践基地,同时是高校教师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教师参与师范专业教学的平台,真正实现了培养培训的一体化,高校与中小学校同发展。
为深化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2017年浙江印发《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标准》,目前,已建设各类教师发展学校1200余所,至2020年还将建设100所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同时还规定高校40岁以下教师教育类教师每五年必须到中小学校挂职半年,教师教育类课程中不少于20%由一线优秀中小学教师授课,加强教师培养“供与需”的连接。协同培养教师机制的建立,联通了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小学校,更新了三方的理念,师范生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责任;高校不仅仅有培养人才的义务,也有培养在职教师、参与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义务。
强化实践,促进提升
为强化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性,所有高校都建立了师范生进入中小学实习前必须通过教师技能测试的制度。除保证师范生6个月实习外,还规定师范生实习期间上讲台授课时数不少于10节等。自2006年起每年开展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2013年起连续四年由浙江师范大学承担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形成了“班、系、院、校、省、国”六级递进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平台。技能竞赛在中小学校很有影响,每年都有中小学名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观摩竞赛直接选拔优秀师范生入职。
分层分类,自主选择
十八大以来,浙江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进行了系统性变革,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两项重大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于网络化的教师培训选学机制,形成了“项目分层分类、覆盖全员全程、教师自主选择、机构开放竞争、职前职后贯通、过程管理智能”为主要特点的、具有显著浙江特色的现代教师培训制度,同时形成了较完善的培训经费保障和质量监控体系。区分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分层分类设计培训项目和课程;优质机构通过认定获得资质,竞争进入教师培训平台发布项目;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情况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自主制定培训计划,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内容、时间和地点。
教师培训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本省教师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全省53.9万名中小学教师在培训管理平台注册并自主选择培训,190余个培训机构年均发布项目1.2万个,教师年人均培训达到83学时,其中自主选课占70%以上,培训平均满意率达到98.15%。
完善管理,质量监控
2014年,浙江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对师范生培养及教师培训质量持续监控,为全省教师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师范生培养方面,围绕培养质量涉及的关键环节,如培养目标与定位、课程体系、“三位一体”招生、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实践教学、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等,每年分不同主题,连续三年开展面向所有高校的专项督查,促进高校重视师范生培养、加大投入、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教师培训方面,制定质量管理规程,实施各级负责人听课制度、省级培训质量监督专家队伍和不同地区轮回检查制度,每年发布质量报告。
面向未来,迈上新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对接受高质量教育向往更迫切,教育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呼唤更强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打响了教师教育改革迈向新征程的发令枪,全面振兴教师教育时不我待。庄华洁指出,下一步将瞄准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新要求,发力在薄弱点和关键点:
实施省级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深化师范生招生制度改革,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回应高中课改和高考改革对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呼唤,开展复合型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全面推进师范专业认证,促进师范生培养整体水平提升;深入落实师范教育创新工程,开展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重构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完善高校、中小学校和地方政府三方协同实施教师教育机制,推进教师发展学校等级建设和示范性建设;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发布《浙江省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规程》和实施指南,开发师范生教育实践信息管理系统。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依据教育部《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优化培训课程;开展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探索“互联网+教师教育”有效模式和载体,推进新技术与教师教育的结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