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王敏事迹
王敏,女,汉族,中共党员,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2015级硕士,中国青年志愿者第16届研究生支教团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长。2010年至今,她从参加“中国好人”公益社团,到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累计帮助1500多名贫困学生,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在四川乐至县支教期间,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王敏开始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况。她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社会调查,探讨提升农民工幸福感的途径,形成数十万字的农民工住房研究资料,研究报告发表在中国社科院房地产蓝皮书,并获得2017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安徽省社科联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引起了媒体及公众对农民工群体住房问题的关注,其事迹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辽宁青年报、安徽卫视等媒体关注和报道。
方舟行动,15万饮料瓶铺就的爱心路
2010年,刚入大学的王敏参加了学子爱心方舟社团,这是一个以募集废旧饮料瓶等形式筹集爱心基金资助贫困学子的学生社团。王敏带领队员到学生宿舍把废旧的饮料瓶收集起来,共募集饮料瓶约147780个,废旧书报纸、书籍等约3230斤,衣服等生活用品1700余件,筹得爱心基金16588.22元,先后帮助贫困学生30余人,事迹相继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辽宁青年、安徽卫视等媒体报道,该社团因其感人事迹入选“中国好人”。
2014年,学校招募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消息传来,直接读研,还是选择到西部贫困地区服务?王敏不假思索选择了后者,并顺利通过选拔,担任支教团队长,在四川省乐至县支教一年。支教期间,王敏在保证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开展家访,建立贫困留守儿童信息库,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满天星”支教项目、“太阳花”山村小学助学计划,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联补乡黑特小学、乐至县龙溪乡九义学校等15所小学共捐赠了1600多册图书、800多件衣物、2000多件文具,募集爱心基金10万元。其建立的“小信鸽筑梦帅乡”助学项目,搭建了200多名山村儿童与安徽工业大学志愿者们信件交流的桥梁,1000多封信件的交流助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些志愿服务项目至今仍在延续,为西部贫困留守儿童送去爱和温暖。虽然支教工作已经结束,她仍然牵挂着西部贫困儿童的健康成长,她自己从每个月600元的研究生助学金里,拿出200元资助贫困学生小菊香,关心陪伴着小菊香的成长。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作为一名“公益达人”,王敏利用新媒体平台,拍摄支教纪录片《粉笔上的星光》,宣传公益理念、展示志愿风采,影响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学以致用,10万字研究报告探讨提升农民工幸福感
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留住”孩子们的父母,王敏开始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况,她结合自己的金融学专业,调查走访农民工群体,了解农民工群体的住房情况,并获得了130份有效的农民工调查问卷资料。为了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王敏和志愿者团队共调查了38所大中小城市的2663名农民工,形成了完整的访谈实录,获得了数十万农民工住房情况及主观幸福感评价的数据,奠定了把握农民工幸福感的基础。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7年3月,王敏完成了第一份农民工社会调查报告《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住房公积金作用调查报告》,在分析农民工住房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究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的可行路径,该篇报告发表在《2017年中国社科院房地产蓝皮书》中,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随后,王敏继续研究这份宝贵的社会调查资料,撰写了第二篇研究报告《住房公积金助推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需求与可能路径》,该篇报告荣获安徽省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同年11月,王敏撰写的第三篇农民工研究报告《住房公积金与农民工的城市梦研究》获2017“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与此同时,王敏结合农民工的幸福感和公平感,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诉求,撰写了4篇CSSCI及SSCI论文。
孜孜不倦,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王敏共完成了数十万字的农民工研究报告及论文,探讨了改善农民工群体在务工城市的住房条件的可行路径,引起社会对农民工群体发展诉求和主观幸福感的重视。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王敏说:“我在西部支教的过程中就很关注关于农民工的研究。支教结束后回校读研期间,我发挥金融学专业的特长开展实地调研,结合住房公积金这一住房保障政策,探索如何帮助农民工扎根城市,觉得非常有意义。”
一直以来,王敏始终在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青春在奉献中无悔绽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