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何思丰事迹

2018年04月20日18:5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何思丰,男,汉族,共青团员,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4级本科生。

奋力成长——用读书来改变命运

他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南部县,从小被父母丢在外婆家,跟所有的留守儿童一样,只有寒暑假才可能见到父母一面。从小学到高中一直由外婆抚养,小学在村里念书,上午学语文,下午学数学,晚上回到家砍柴做饭,做好饭扯着嗓子朝山坡喊:“外婆,饭煮好了,回来吃饭了~”农忙时候,外婆割小麦,他便用大大的背篓把小麦往家里背;初中在镇上上学,而比他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基本都属于自暴自弃的阶段了,而他却不受周围影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他知道只要分数高成绩优秀,爸妈就可能回家,这是他们许诺过的事情,他一直记在心里。高中,他通过自身努力来到了县城最好的高中读书,也为自己树立了“要去广州上大学”的目标,只因为爸妈在那里。2014年,他以全县82/8665名的成绩考上了广东工业大学,实现了要待着父母身边的梦想。

披荆斩棘——用决心来挑战未来

2016年他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实际深入到电子精密制造装备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中,对机械前沿领域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整个过程中,他自学了专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并为研究生师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研究帮助,并于2017年3月跟师兄合作发表了一篇SCI一区期刊论文,2017年6月跟师兄合作发表了一篇SCI二区期刊论文。

2016年暑假里的一天,他不经意点开了校内通知网,看到了“挑战杯”校赛的通知,正是这不经意的一点,让他认定了本科期间最远大的一个目标——特级赛事“挑战杯”国赛的特等奖!在跟指导老师交流之后,团队正式成立了“挑战杯”竞赛小组,而他也成为了团队“挑战杯”的总负责人。

从校赛(2016年12月)、省赛(2017年6月)、国赛(2017年12月)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项目开始之初,除了拥有一颗敢想敢干的心,其他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没有单独的工作室,设计方案不理想,实验设备不齐全,参赛队员不确定等,但他最大的能力就是敢于下决心,并且有耐心、有信心去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正是其强大的内心促使他以主角的身份站上挑战杯国赛的舞台。最终,他做到了,一路披荆斩棘、挑战自我斩获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最高奖项——全国特等奖。

“挑战杯”期间(2016.12~2017.12):他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得IEEE 3M-NANO国际学术会议Best Student Paper Award(最佳学生论文奖);作为第一申请人成功获批广东省大学生专项培育资金“攀登计划”重点资助项目(6万元,资助率<10%);作为第一完成人申请发明专利5件(现已授权1件);带领团队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一负责人),针对芯片直接倒装对位角度偏差补偿难的行业技术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二区期刊投稿论文一篇。

此次挑战杯,他经历了从懵懂无知的新生到攻克技术硬骨头的“挑战者”的转变。他收获的不仅仅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更让他终身受益的是精神的蝶变,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凝练。竞赛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也提升了他的创造、实践、沟通、合作的能力,更让他明白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正的挑战精神。

长风破浪——将自己融入中国梦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应该永远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应该对为了我国科研事业默默奉献了一生的老前辈们怀着敬仰之情,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更伟大的目标,更应该把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跟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在“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替的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一代更要有挑战精神,担起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者、现代化强国的奋进者、中国梦的搏击者,不惧困难,勇于挑战,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同时,要结合新的国际形势、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人才需求,培养自己更高的远见,更宽的视野,更强的本领,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生。中国梦的实现,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代代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青年人接续奋斗。需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小青春”融入“大梦想”,忠于国家,忠于民族,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责编:兰美娜(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