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黄玉龙事迹

2018年04月20日18:3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黄玉龙,男,汉族,中共党员,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导航系统理论与技术。

2016年中国船级社最佳论文奖获奖人;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成为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7年获得工信部创新创业奖学金一等奖;2017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2018年获得工信部创新创业奖学金特等奖。

永不言弃 坚持追梦路途

黄玉龙从小立志从事海洋研究。为了实现海洋梦,2008年,黄玉龙考入以“三海一核”特色扬名的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他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为本校硕士研究生,师从张勇刚教授从事船舶导航和状态估计理论研究。

然而,追求梦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读博期间,他经历过很多挫折,文章投稿屡屡被拒、研究的问题长时间没有成果等等。然而,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反而以更加勤奋刻苦的态度继续学习。他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每天7点进实验室,一直研究到晚上10点多,从来没有过休息日。黄玉龙除了专心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外,他还尽力阅读各种文献,全面及时地把握研究方向。每年他都要粗读一千余篇文献、精读一百余篇文献。这样持续广泛地摄取知识,让黄玉龙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导师张勇刚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下,黄玉龙不再惧怕投稿被拒的失败,而是一点点汇总问题,讨论创新点,反复修改打磨文章,直至满意再投。这些年里黄玉龙写的每篇文章几乎都经过二三十遍的修改,光修改的稿件摞起来都有一人多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四年的沉淀积累之后,黄玉龙终于厚积薄发,在研究生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共44篇,其中包括SCI论文27篇(本学科顶级期刊论文10篇,1区SCI论文18篇),国内顶级控制期刊《自动化学报》6篇,A类国际会议4篇。仅2017年他就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或录用SCI论文13篇(本学科顶级期刊论文8篇,1区SCI论文10篇)、《自动化学报》论文1篇。目前Google 引用次数已达300余次。

他发表的论文得到来自美国等多个国家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引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院士王晓东教授曾高度评价黄玉龙具有敏捷的学术思维和极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其在信息融合领域做出了许多原创性成果。

大胆创新 助力海防建设

黄玉龙的海洋梦,归根结底更是一个强国梦,他希望他从事的科学研究能为国家的海防建设添砖加瓦。

近年来,水下无人潜航器得到快速发展,无论是在海军的水下作战方面,作为深海探测、情报侦察等用途,还是在海洋资源的开发方面,应用于资源探测、水下特种作业等领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下无人潜航器能在水下准确执行任务并保持航行稳定,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装备。黄玉龙所研究的水下自主导航技术正是为了提高导航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下,水下无人潜航器容易受到未知干扰,从而降低水下自主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导致无人潜航器无法完成预定任务,甚至有丢失的潜在危险。设计可靠的、高精度的组合导航信息融合算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技术手段。2017年黄玉龙借鉴机器学习中的一些重要思想,提出新型组合导航算法,成功解决水下无人潜航器自主导航中存在的未知干扰问题。与传统的组合导航算法相比,黄玉龙提出的新型组合导航算法能更好地抵制外界干扰,并将水下无人潜航器自主导航的精度提高至少20%,保证了水下自主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水下自主导航的精度,无人潜航器在水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导航系统需要重新启动。传统方法要求无人潜航器在导航系统重启时处于系泊状态或者匀速直航状态,这对处于正在执行任务的水下无人潜航器是不现实的。2017年黄玉龙利用信息融合技术提出新颖方法,使得水下无人潜航器可以在任意运动状态下进行导航系统重启,大大地降低了对水下无人潜航器机动性的限制,同时提高了水下自主导航的可靠性和精度。

黄玉龙做出的这些原创性成果,被应用于我国海军导航装备的自主定位和姿态测量,为提高海军装备性能、提升海军战斗力作出了贡献。

团结分享 携手共同成长

黄玉龙深知,在科研的道路上,仅靠单打独斗是走不远的,团队合作必不可少。黄玉龙与团队曾参与海军装备有关的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解决项目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他与实验室老师、同学们一起,日夜加班。在传统的算法无法解决问题时,黄玉龙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提出创新性想法,帮助团队打开思路,最终在一周内解决了难题,如期完成了项目。

作为师兄,他也经常协助导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给他们上课,带着他们一起学习基本专业知识,帮助他们打好基础。2017年他曾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仍然坚持每周与学生们开视频会议,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他很乐意将自己的科研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帮助他们成长。他积极为新生普及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带领他们迈入科研的门槛。黄玉龙的分享与帮助并不仅限于本校学生,其他学校的同学向他请教问题,他同样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对于黄玉龙来说,一个人的进步是有限的,和大家共同进步才能成长更快。除此之外,他也很注重与行业内其他学者交流。他每年会参加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学术大腕们的最新学术观点,近距离与他们进行交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让黄玉龙对自己的海洋梦更加坚定,他希望能秉承“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哈工程信条,以更加饱满的斗志去迎接科研道路上的每一个挑战,为国家海防建设和海洋资源开发贡献更大的力量。

(责编:秦佳陆(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