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何文珍事迹
何文珍,男,汉族,共青团员,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4级本科生。
现已被香港中文大学可持续旅游社会科学硕士录取。他积极投身古村公益普查游学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公益活动,是公益组织“南京市乡约古村镇保护与发展中心”的创立者、“乡约-中国青年学生古村公益普查”活动总发起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古村之友志愿者” 牵头人,发动数万名青年学生参与其中,发起两次腾讯公益众筹,向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游说募集近十万元资金投入公益活动,获得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最高荣誉“林护中国杰出社会工作学生奖提名奖”、首届中国古村大会优秀志愿者、黑龙江绿色发展论坛优秀志愿者、绿色中国发展论坛优秀志愿者等荣誉。2018年3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对何文珍进行专访,他向全国观众分享了他的历程,呼吁更多学生来一场家国之约,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与“乡约-中国青年学生古村公益普查”的传奇两年
从2015年开始,何文珍参与了家乡安庆的古村落志愿者保护活动,此后两年时间里,他先后组织了安徽西溪南村,黑龙江牡丹江横道河子古镇,大兴安岭白银纳、塔河、十八站、黑河、呼玛等鄂伦春族聚居地,抚远、八岔、街津口、同江等赫哲族聚居地的普查活动和口述历史记录活动,组织或参与了黑龙江省近乎所有与“古村”相关的议题和活动。
2016年3月,何文珍作为为数不多的几名中国大学生代表在北京卧佛山庄参加了中国最大的古村落志愿者保护组织“中国古村之友”的成立大会,会后,他注册了“南京市乡约古村镇保护与发展中心”并发起了“乡约-中国青年学生古村公益普查”活动,旨在用青年学生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古村历史,通过对“一村一故事,一村一建筑、一村一名人、一村一特产”的梳理,记录你我的乡愁。
2017年他促成了“黑龙江省古村之友”的成立、“黑龙江省古村之友座谈会”的召开与“黑龙江省古村项目”落户哈尔滨市行大公益服务中心……更令人瞩目的是,“乡约-中国青年学生古村公益普查”已经吸引、感染了一支庞大的古村落学生志愿者队伍,从祖国东北到中原到西南,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投入到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社会实践。
“不是几个人做了很多很多,而是大多数人做了一点一点”
何文珍明白公益传播和影响力的重要性,他想让更多人一起关注、了解身边的文化。大三时,他带领全国十三所高校学生前往大兴安岭最后的狩猎民族进行文化探访,何文珍明白,这些少数民族有语言无文字,很多老人的个体经历却鲜为人知,口述历史是保护国家历史资料最快的方法之一,所以后来又三次前往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的搜集,何文珍和他带领的青年学生们总行程约五千多公里,多次冒着严寒前往零下36摄氏度的大兴安岭密林深处,搜集了约35万字的文字资料和约40小时的影像资料以及上千张当地从未公开的历史照片,由他主持编写的《永远的莫日根故乡——鄂伦春族口述史》即将出版。
他曾在大学校园的草坪上组织“最后的山神——鄂伦春族口述历史分享会”,搭建鄂伦春房子“撮罗子”,教同学们学习鄂伦春族语言,将曾经大兴安岭的原始狩猎民族生活方式带进校园。他还在《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刊登文章《横道河子——座躺在火车上的百年古镇》宣传曾经探访的古镇,参与编撰了国家新闻出版十三五规划“留根·中国传统村落丛书”《关东传统村落》。何文珍总说,“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几个人做了很多很多,而是大多数人做了一点一点”。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所发起的这些活动,也先后得到了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东北网等数十家媒体的报道转载。
林大“社会工作专业”中的一粒种子
社会工作专业特有的一种自信与社会使命感,一种培养社会领袖的胸襟有力推动着何文珍所做的选择,推动着他在学生时代开始思考社会问题,并开始实践心中的想法。何文珍依旧记得,在课堂中老师们声情并茂地讲着“乡村建设”、和学生们探讨着“中国社会问题”、引导着学生去思考“社区营造”等等,何文珍认真地学习着,铭记着,并实践着。
他刻苦钻研,发表学术论文2篇,自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城市环境教育》课程并获优秀结业生,代表学校参加第九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暨第二届MSW研究生论坛并获优秀论文三等奖、作品《和平鸽》获得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大学组银奖;他投身创新创业,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申报2项国家级创新项目、1项国家级创业项目与1项省级创新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公益社会创新项目百强、第七届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大赛百强、第五届中国公益慈善大赛全国铜奖、第二十二届国际(香港)金融研习商业策划冠军;他热衷公益,2017年11月发起了全国首个失独家庭口述史公益活动。然而这些在何文珍看来,只是一己之利,他的心中却有另一片广阔的天地,那便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所支撑起的信念,他更希望用自己的善举去影响他人。
人的一生有两个面孔不能忘记:母亲和成长的土地。正是何文珍所特有的自信与社会责任感造就了他这份难得的坚韧与执着,因为他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并在用自己的实践影响和带领更多的青年学生投身志愿实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