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吴迪事迹
吴迪,女,汉族,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国际公共政策2017级硕士生。
连年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及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上报2017年国家教育部及上海教育局国奖获得者优秀事迹,在2017上海市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作为国奖代表发言,获复旦校级各类实践、学术奖近30项。获复旦大学本科生最高要求学术计划“望道学者”称号,研究成果在上海市2017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进行展示,并在全球U21本科生科研交流报告会上做英文学术报告。系致力于援助西部贫困群体“梦圆援助站”公益组织发起人,被《中国青年》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受邀录制新疆卫视“青春激扬中国梦 ”节目。
从南疆到复旦,她用努力创造一路状元成绩
她是出生在新疆喀什地区一个小县城的汉族姑娘,她体验了家乡的闭塞和贫困,也见证了新疆的美好和发展。从小升初考试喀什地区第一名,到内初班中考全新疆状元,江苏省内高班高考文科状元,复旦大学完成双学士学位并一度全A满绩,再到项目成绩第一保研,她用实力打破了偏远地区学生的枷锁。
在复旦这个巨大的孵化器中,她表现出突出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除学生会等工作外,她参与创办学术社团“复旦牛津学社”并连任社长;参与主办并主持十余场中国话语高端论坛,与王绍光、贝淡宁等中外学术大家同台研讨;深度参与了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研究咨政工作,协助建构符合实情的中国评价指标体系;多次在中央级培训研究中担当具体项目组织负责人,联系对接过戈尔巴乔夫前法律顾问穆勒森等中外各界精英。
此外,她还去探望陪伴特殊儿童,为新疆籍困难新生提供入学资助信息指导,到失智老人家里为其做一顿水饺,参与金砖国家暑期班筹备,实地考察上海棚户区现状,自主组织队伍前往云南进行寒假调研等等。这个爱笑的姑娘,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拥有无限的热情。
从生活到科研,她用实践助力援疆政策完善
从生活走向科研,从科研致力实践,是她大学生涯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对口援疆政策,而上海恰好对口支援她的家乡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随着援建推进,她发现对口援疆政策在给家乡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具有针对性的对口援建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建立,援建效果缺乏及时量化的评估,潜在上成为对口援疆长期高效运行的绊脚石。
在大二时,她以“国家对口援疆政策绩效评价机制研究”为题独立成功申请望道学术项目,三年间多次在喀什地区实地考察,整理收集报道资料500余份,访谈相关单位负责人10余名,医生、老师、商户60余人次,走访共计约2300人的490余户维吾尔族村民家庭,最终完成数万字的调研报告。当她把研究成果提交给上海援建前方指挥部工作人员后,相关负责人非常感触地对她说,“官方现在才意识到绩效评估的重要性,目前也正在搭建评价体系,你的成果为我们工作起到极大地指导借鉴作用。非常感谢你的努力。”
从输血到造血,她用行动赢得各族民众认可
在随访惠聚驻村工作组走访的几年中,看见了太多的贫困和不易,她决定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做些什么。带着改变家乡的使命感,她发起了致力于援助西部贫困群体的公益组织“梦圆援助站”。 2017年寒假,她跟着工作队一起全天挨家挨户走访,因为访谈对象是维吾尔族,语言交流有一定障碍,进度进展很慢,记录、拍照、交流几户下来手指就冻得发僵,就连笔也因为太冷时常不出墨,甚至在除夕当天她也是在村里走了一身泥回家。她独自创立公众号,每天白天走访结束,晚上进行内容图片整理并编辑发表,希望通过“梦圆援助站”的桥梁作用 ,让社会尤其是发达城市为这里的贫困户伸出援助之手。在她的努力下,“梦圆援助站”为这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筹得数次来自全国的物资捐助和数万元捐款,这也是当地居民第一次收到来自公益组织的爱心捐助。目前她也与多个学生实践支教团队和社会线上教育平台取得联系,力图将线上教育引进家乡,为南疆的教育造血事业做出努力。
从乡村到国际,她因经历聚焦全球贫困问题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要塞,如何在支持国家方针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她随中央军委“一带一路”课题组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土耳其等中东国家实地调研,并在地缘政治和数字经济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在本科期间她还拿到海外交流奖学金到英美日韩等多个国家进行访学交流,在国际视野中她感受到中国青年在全球治理上的使命,也看到了区域间巨大差异,新疆与上海的成长经历更让她对发展不平衡问题感同身受。在U21报告会上当有学生以新疆问题向她发难时,她以沉稳大气地姿态反击,“贫困并不是特定的新疆问题或中国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已经是很多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中国正在积极地解决这个问题,我研究的对口援疆政策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据。”随着长期实践调研和专业素养的沉淀,她将眼光投向更加长远的全球问题治理和未来发展,愿和各国学者共同建设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为家乡更好地发展做出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