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周文洁事迹

2018年04月20日17:4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周文洁,女,汉族,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学2015级博士生。

她曾获2017年国家奖学金,获2017年上海医学院壹健康基金二等奖(医学院仅三位研究生获此基金殊荣),两次获“ 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称号,并先后获淑萍奖学金、优秀党员、校优秀助管等称号。发表SCI 17篇,影响因子总计66.59,以第一或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0篇,影响因子总计43.34,申请中国专利11项,参与翻译并出版医学类相关书籍3本。

科研:如痛后新生般步步攀高

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落地,但生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周文洁的研究方向是正是时下大热的母胎免疫调节,硕博连读师从生殖免疫领域著名973首席科学家李大金教授。

周文洁在与导师李大金教授及导师组成员李明清副研究员的讨论中明确了其课题方向——以蜕膜化的机制研究为基础,为拓展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方向,为临床防治RSA提供新思路及潜在治疗靶点。截至目前,周文洁已发表SCI学术论文17篇,影响因子总计66.59,以第一或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0篇,影响因子总计43.34,申请中国专利11项,同时参与翻译并出版医学类相关书籍3本。

2017年,周文洁所在的团队获评“复旦大学首届十佳三好导学团队”。2015年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美洲生殖免疫学会授予的“生殖免疫学研究杰出成就奖”,此奖被誉为世界生殖免疫学领域的“奥斯卡”金像奖。同时其团队还争取到了中国生殖免疫学会与美洲生殖免疫学会在上海联合组办(2018)的资格,这也是第一次美洲生殖免疫学会议走出美洲走进亚洲,为促进国际间交流,提升中国生殖免疫学国际学术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周文洁在2017年国家奖学金颁奖大会视频介绍中曾如此形容自己对科研的理解:“做实验就像生孩子,阵痛之后带来新生,所以有些人生完一胎还会想要二胎。”周文洁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阵痛后体会着研究成果的喜悦,同时也一步一步攀登着学术的高峰。

临床:为了千千万万未竟的梦想

做科研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点,周文洁心里很清楚。无论科研还是临床,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圆妈妈们“好孕”之梦,才是当代妇产科医生必成之重,否则科研就如同纸上谈兵,毫无实际用处。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周文洁的基础实验有了一系列原创科研成果,但与此同时,她谨记导师的教诲“科研一定要依托于临床,做科研归根结底还是要为病人看好病”,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将此推向临床,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其中,复发性自然流产是一种造成育龄期妇女身心重创的疾病,目前并没有可以很好的预防或治疗该疾病的方法。李大金教授团队的“母-胎免疫调节机理的研究”和“环孢素A在制备保胎药物中的用途”开创了生殖免疫治疗新模式,为众多流产者带来了福音。周文洁积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到了临床实际应用中去。周文洁乐于为这种无惧痛苦的心愿保驾护航,更乐于为了千千万万家庭未竟的梦想不遗余力。

导师李大金教授常教育学生:“做医生要体恤患者,对得起病人的信任”,在工作和生活中需时时处处感怀慈悲之心、仁爱之心,敬畏生命。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周文洁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

她利用基础科研及动物实验的成果申请了制备保胎药物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的相关专利,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成果可以由实验室走向临床,造福更多患者。

学术交流与医学科普:见贤思齐与普世传播

周文洁在博士期间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从开始的壁报交流到后期的口头汇报,周文洁从零开始,脚踏实地,每次的学术经历都是一次“见贤思齐焉”的过程。

医学不是象牙塔,将正确的医学知识有效的传播给普罗大众同样也是医者的责任与使命。在医学科普的传播上,周文洁不仅十分注意平时对患者的灌输,同时还参与翻译了《妇产科临床英语会话集》、《人体美妙的发现》和《传奇医学-改变人类命运的医学成就》3本医学相关书籍,并均已得到出版。《人体美妙的发现》用简洁和通俗的表达方式,详细介绍了人体精妙的功能,系统介绍了生理学的前沿科学、细胞分子的活动机制和各系统的复杂现象等。翻译的过程同样也是再创造的过程,这也是周文洁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生赠予广大普通读者的礼物。

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撒播爱的力量

周文洁曾任院系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等职。任职期间,组织策划系列党组织生活,并作为“关爱银龄”支部项目的负责人,与退休独居老专家结对子,陪伴并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不便。同时,作为党员代表参加“喜迎七一,推进创全”趣味知识竞赛,获团体三等奖;参加“爱上红房子1001个理由”党建活动,获团体二等奖。

作为妇产科医院红马甲志愿者负责人,她在参加医院义诊活动的同时,还组织同学积极参与众多会议的志愿接待工作,为国内外专家提供个性化服务,秉承“来到红房子就像回到家”的宗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感受到红房子人的温暖。

周文洁认为志愿服务是一扇窗,在义诊服务中理解“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意义,在接待业内大牛的过程中能学习对方身上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当然还包括修炼自己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周文洁希望红马甲的志愿服务精神能感染更多的年轻人,共同为社会和谐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于昕君(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