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贺加瑞事迹
贺加瑞,男,汉族,中共党员,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2012级博士研究生。
“集成电子薄膜与器件团队实验室”成员,主攻“石墨烯锂离子电池和锂硫电池”方向的研究。2016年9月,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到“锂电之父”的John B. Goodenough大团队进行交换学习。贺加瑞对石墨烯在储能器件领域应用做出重要贡献,攻克了石墨烯在锂离子、锂硫电池应用方面的关键问题,取得了领先于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其中他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技术突破,打破了现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面临的核心技术被国外逐步占领的窘境,被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期刊上达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5篇,五篇为高被引文章,包括Advanced Materials(IF=19.791)1篇,ACS Nano(IF=13.94)3篇,一区Top期刊10篇,总影响因子超过200,论文频引次数超过1000次,并且担任《Carbon》、《Small》、《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Electrochimica Act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众多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中电集团奖学金、人民奖学金等,并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最高荣誉“成电杰出研究生”等称号。
启程,科研之路
刚进入实验室时,贺加瑞对于研究方向也十分迷茫,在与其导师陈远富老师沟通交流后,他了解到石墨在锂离子电池的运用上具有强大的潜力,在现在这个能源缺乏的时代,新兴能源的研究十分有价值,并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因此贺加瑞决定将这个实验室研究的新方向作为自己的课题。贺加瑞选择的石墨烯锂电池方向是实验室新开始的方向,前期没有师兄的积累,实验室的测试条件还没有完善,没有经验的他只能顶着压力慢慢的摸索。早上六点多就到实验室,晚上将近十二点才离开实验室。贺加瑞回忆道,“那段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当时差点就放弃换个方向,但是陈老师一直耐心鼓励引导我,最终坚持了下去。”慢慢的,贺加瑞适应了这种生活,并且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他的科研之路也越走越顺畅。天道酬勤,才有了后来以第一作者发表15篇SCI论文的优异成绩。
当然,生活不只眼前的科研,还有远方的风景。贺加瑞师兄说到,在科研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有浮躁、疲劳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贺加瑞就会出去旅旅游,欣赏一下美景,同时放空自己的大脑,净涤自己的内心。几年下来,川内各大美景名胜都留下的他的足迹。
良师益友,一路有你
贺加瑞说,这一路走来,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给了他很多的帮助。从刚读博士研究生始,老师就告诉他,研究生生活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不论学习,科研还是生活,一切都要安排的有条有理,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于是,在科研的时候,贺加瑞都会事先规划好步骤,比如花一个月时间做实验测试,一个月进行分析数据,一个月写文章等。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慢慢的不断提升,而他的论文档次也一级一级的拔高。从RSC Advances(IF=3.289)到ACS Nano(IF=13.334),再到Advanced Materials(IF=19.791)其中的努力可见一斑。贺加瑞谈到,身边比他优秀、比他刻苦的人都很多,他也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优秀,他只是善于向其他人学习。从他的师兄身上,他学会了在进行科研之前要有全局观,把事情先想清楚,规划好,写论文的时的时候立意要有创新点等。可以说,如果没有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与帮助,他也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6年09月,贺加瑞得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国际著名教授Arumugam Manthiram邀请赴美进行联合培养。并且在2017年6月11日,贺加瑞在导师陈远富教授和外导Arumugam Manthiram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的论文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他利用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盒作为锂硫电池中高硫负载量的载体,发明了一种具有非常优异电化学性能的锂硫正极材料。该纳米盒结构中强极性内核可以通过强化学作用加强基体材料对多硫化物的吸附作用,而高导电性的外壳碳壳,可以加速电子的传输和提高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这项工作为研发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良好的设计思路,有望设计出高能量密度的先进锂硫电池。同时此项技术的攻破,打破了现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面临的核心技术被国外逐步占领的窘境。并且鉴于该项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上的技术创新创造性,被搜狐等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最后,谈到自己的成绩时,贺加瑞很谦虚的认为这一切离不开导师和学校的培养。贺加瑞始终牢记“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但一群人的努力却是乘法效应”这一美德,不仅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积极发挥传帮带精神。在贺加瑞担任导师实验室研究助理期间,他带领四个师弟共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三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当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价值、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时,才能使团队始终充满活力。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贺加瑞始终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不断地从成功中、失败中获取经验,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最可贵的是,他依旧保持初心,不骄不躁,以校训“求真求实,大气大为”作为自己科研和为人的准则,展现了一个科大人应有的风采。路在人走,事在人为,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