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兴国必先强师

2018年02月01日08:41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记者:意见提出,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那么,在总体上要把握哪些要求?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目的是要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坚持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确保方向,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二是强化保障,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三是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四是深化改革,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五是分类施策,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经过五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记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教师发展,师德为要。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举措:一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二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三是弘扬高尚师德。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举措:一是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二是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创新教师培养形态,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三是分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创新教师培养课程、模式等,分类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高素质“双师型”的职教教师、高素质创新型的高校教师。服务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

记者:教育改革进入深入区和攻坚期,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还有哪些要啃的硬骨头?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要抓住问题要害,聚焦管理顽疾,实施破解之策。一是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二是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三是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提高入职标准,分区域规划,分类别指导,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四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五是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六是深化高等学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行高等学校人员总量管理。严把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

记者: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何确保意见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机制、整体抓质量、安全抓责任、保证抓党建,把教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分工,确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机制,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加大师范教育投入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督查督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记者 靳晓燕)

(责编:韩亚召(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