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人民网2017大学校长论坛分论坛综述之四

高校成果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关键在观念、理念和人才问题

2017年12月16日22:47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分论坛四:高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于凯 摄)

人民网天津12月16日电 今日,“新时代·新使命——人民网2017大学校长论坛”在天津开幕。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天津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汪曣、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等围绕主题“高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讨论,与会嘉宾表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找准结合点,真正实现高效、便捷、快速地推进高校成果的转化,创新生态的营造、地方政府精准的服务尤为关键。

推进高校成果的转化

“只要思路清楚、目标明确、路径走得对,不断把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军民融合推向深处,我相信我们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会越来越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也是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加速的时代。所以高等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首先必须坚定方向、坚定信念,真正地把各方面的知识、技术和人才的优势转化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优势。

“我们要建设一个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学校和企业搭建联合平台,实现从科技成果到产业化落地、生根、发芽。”陈锋表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就是服务教育创新。据陈锋介绍,目前该中心已经跟华为公司携手推动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学习工厂,在杭州湾地区建设一个新园区,把生产力核心要素融汇在一起。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介绍,新世纪徐州要进行转型之际,中国矿业大学实现了高校如何用技术促进城市发展的目标。在徐州从工业城市转型为生态城市的过程中,中国矿业大学用自身的核心技术帮助徐州实现了华丽转身。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找准结合点,要坚持需求导向、坚持问题导向。”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问题。目前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主要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信息不对称。从高校角度来反思,目前高校的开放办学力度还不够,应进一步开放办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第二,体制机制不畅。云南大学虽有学科、人才培养的优势,但是学科链、人才链与社会上的产业链、市场链不能完全进行有效地对接。如何理顺高校、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高效、便捷、快速地推进高校成果的转化,这是云南大学目前需要思考和下大力气做好的一项工作。

创新理念精准服务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观念问题、理念问题和人才问题。”天津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汪曣认为,在新时代,高校应思考自身的新使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项历史性任务是前所未有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崭新的机遇,将有助于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这也是高等学校大学教育发展中的自身要求所在。

汪曣认为,对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从地域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关于人才的培养、学科的设置、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关于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考。从地域上,高校应该“走出去”,尝试更直接的服务。第二,建立异地的研究院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

“在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群发展中,我们最深的感触是: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山东省乳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宫洪霞宫洪霞表示,乳山市始终把引进人才作为产业转型最重要的环节,将人才培养作为创新创业的核心。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战略,未来计划在辖区内滨海新区规划建设一处综合性大学城。依托滨海新区良好的生活基础设施、优美的环境、俱佳的地理位置,力争用3-5年时间,将乳山打造成山东半岛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

“目前,我们的大学城项目已选好土地、备好政策。”宫洪霞向参会的大学校长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力邀各位“掌门人”到乳山“开疆辟土”,用他们的教育智慧点燃滨海之城。

“地方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最大的保障就在高校。”天津市东丽区副区长杨灏表示,东丽区因自身区位、产业和发展决定了走科技强区道路的目标。按照这个目标,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东丽区已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41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

杨灏表示,高校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还需要地方政府创新理念,地方政府需要集中精力把研发成果更多地对接市场需求,助推产业化。

(责编:张歌、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