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学校突破师资培养困境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标准》,明确将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纳入高校师范生培养创新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这意味着教师发展学校将进入师范生培养体系。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专业化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职前、入职、职后教育一直是分段运行,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衔接,存在种种断层,并逐渐形成师资培养的结构性困境,一方面是大量师范生毕业却找不到教师岗位,另一方面是学校教师缺编却招不到合格教师,教师发展学校与师范教育对接无论是对于搭建桥梁、弥合断层、持续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还是对于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突破结构性困境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首先可能会表现在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形成统整职前、入职和职后教育新型培养体系。教师发展学校的介入,既有助于在师范生的培养期内实现融研究、教学于一体,又有利于将用人单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植入培养体系,实现了教师教育的制度创新。
同时,教师发展学校的介入还将变革师范教育的方法、内容与形式,逐步形成教师教育新形态。从功能上讲,高校的知识创新、理论系统学习,与一线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思考与解决存在着较大差异,功能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师范高校与中小学的方法论差别,高校较多关注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研究,关注教育宏大叙事研究,而中小学则需要研究教育具体场景中的细节,这种方法论的差异造成了很多师范生毕业后难以迅速融入学校教学实际的问题。另外,就教师培养现状而言,师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整体落后于风起云涌的一线教育教学改革,新入职教师急需二度培养。教师发展学校成为师范生培养的平台后,在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结成了学习、研究和发展共同体,为师范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环境,弥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有助于师范生提前进入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场景,通过观摩、思考、体验、交互、感悟、反馈、改进等方式,不断形成传统理论学习无法达成的教师实践素养。
教师发展学校进入师范生培养体系,对于早期入手转变教师功利观念,破除应试教育顽疾,是一个有利契机。教师发展学校的介入有利于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教育实际关联起来,有利于将文本中抽象的人的形象与实践中儿童真实的表现结合起来,有助于将文字中教师的职责与现实中教师的表现对照起来,引导师范生更加深入、更加具体、更加鲜活地思考教育的本质、儿童的个性以及教师的追求,在功利性观念形成之前进行早期干预,用教育的生动实践去塑造教师的新形象。
在师范教育体系中,教师发展学校应成为一个具有合作、实践、对话的平台,这一平台应发挥“鲇鱼效应”,整合师范高校、中小学等多方的教师教育资源,将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进行贯通,为师范高校开辟更为广阔的教师培养空间,促进功能升级,将学校教育、职业体验和教学实践等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形成多主体、多因素通力协作的新格局。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