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零分考生”重回高考,为什么

2017年11月24日10:20 | 来源:钱江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零分考生”重回高考,为什么

徐孟南的目标是安徽省内一所职业院校,他挺有信心的,但不敢想本科,因为复习时间不够,也害怕失败。

“零分考生”徐孟南最近有点火。连续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让这个在浙江宁波慈溪市周巷镇打工的安徽小伙子,再次成了名人。

2008年,19岁的他以不上大学为代价完成了高考。9年来,他辗转各地打工,现在来到慈溪,渐渐发觉当年的做法“太不值”,也发现高考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于是,前不久他报名参加2018年高考。他这9年经历了什么?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他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日前,钱报记者来到周巷镇,走进了这个小伙子的生活。

2008年,他用策划了两年的“零分卷”挑战教育体制

兜兜转转9年后,在慈溪打工的他报名了2018年高考

“零分考生”重回高考,为什么

徐孟南的工友们最近在网上看到了徐孟南的新闻,大家都很惊讶,议论纷纷。这位进厂一年多的同事平时很文静,干活也很勤快,想不到9年前他做出过那么“出格”的事:第一次高考故意考零分,挑战教育制度。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徐孟南看上去和普通的打工仔不大一样,皮肤白净,打扮得体,看着像是20岁出头。他住的单身公寓虽然相比本地白领有差距,不过在工友们眼里已经是比较“高级”的了,租金是他们的两到三倍。

现在,徐孟南仿佛已经体验完了打工人生,他要以28岁的“高龄”再战高考。这一回,他不打算再交白卷了。

“零分”不是随意而为

而是酝酿了整整两年

10月23日,徐孟南回到户籍所在地安徽亳州蒙城县招生办报名参加2018年高考,以社会考生的身份报考了“全国普通高考“和“高职院校分类招生”两个类别。

时光倒回到2008年的高考,19岁的徐孟南在考卷上每一题都写了他的姓名、联系方式。他在博客日记里详细记录了考试经过:“我在每一科试卷上用了违禁的蓝色笔……在每一题上写了我是来宣传教育体制的。”

他默写的是自己独创的“三人行”教育体制——这种模式取自“三人行必有我师”,核心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来教育,考大学过程中,文化课得分只占一部分。这是他从高一开始策划的“零分高考”大计。为此他还写了一个《三人行》中篇小说,以宣传他的教育理念。

事实上,徐孟南在学校的时候成绩不错,中考考上了蒙城二中。家里人对他期望颇大,尤其是父亲,一直以来都坚信这个儿子能成为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

然而,谁都不知道,徐孟南内心暗暗滋生出叛逆之心。这个平时性格内向,跟陌生人说个话都会脸红的男孩子,默默把韩寒、方舟子当做了精神偶像。当同龄人在网吧里沉迷游戏的时候,他上网吧却在读各种批判教育体制的文章。“我忽然觉得被教育制度骗了。”徐孟南说,“我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也没什么特长,唯一的能力是考分数,我就是流水线里生产出来的。”

他也感觉到了“人微言轻”的道理。他在10年前的日记里写道:“韩寒的一篇只是买水果的博文,点击率是十几万,超过我们千万倍。这就是人微言轻的问题。要把我们的声音传达给更多人,我要好好闹一番才行!”

怎么闹?

徐孟南看到了2006年在高考上乱涂乱画的河南考生蒋多多的新闻,受到了启发。就这样,“零分高考”大计在这个男生心里诞生了。

厌倦了打工生涯

他又一次想改变自己的路

策划了“零分高考”的徐孟南,最终发现计划落空了。他满以为在考卷上写了这些内容,一定会被判零分,像蒋多多一样拿到违规通知,从而“名声大震”。然而他最终高考分数还有160多分,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更让徐孟南失望的是,没有人来关注他。好不容易有一家安徽当地媒体对此作了报道,但激起的浪花却不是他想要的。

老师很快给他打电话,批评他的所作所为:“你一个人怎么改变得了教育制度?人应该适应社会,不是让社会适应你!”

“我是在适应社会。但我们每个人也要努力改变社会。” 徐孟南不以为然,针锋相对。

老师无奈,只好禁止同学们接受采访。

而徐孟南的家人则对他的行为无法理解。他的父亲甚至认为,儿子在高考试卷上写反对教育制度的文字,那是在“犯罪”。

徐孟南发现,他的这把小火只持续了几天,就熄灭了。很快,除了家人,没有人再谈论他,生活照旧。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给教育现状带来任何冲击。

而他自己却赔上了前程。

这是徐孟南不可接受的,仿佛精神支柱倒塌。

2011年,徐孟南印了几千份宣传单,到各个学校里去宣讲。他用红底黄字印了个醒目的标语:“高考零分考生传达教改的声音,但零分注定是错误是伤害!请勿效仿。”

在宣传单最后,徐孟南这样写道:“‘曲终人尽散’是对零分生影响力的最贴切描述,我们从中并没有获得什么。我们感受最多的是伤害,如果非要问我们获得了什么,只能说我们获得了成长,可我们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想奉劝可能的后来者,请不要效仿我们,你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时间回到2017年,徐孟南至今仍然相信高考的宣传力量。第二次报名高考时,他在家乡教育局的办公室看到了2017新高考浙江、上海试点方案。他觉得,方案中的很多内容与自己当年提倡的理想教育非常相似。于是他又一次主动联系了媒体,宣告了自己即将再次高考的消息,以“借此机会”宣传自己当年的教育改革方案。“想让大家知道,我当年是正确的啊。希望有人能肯定我。”其实,这些年的打工生涯,徐孟南已经有点厌倦了,他又一次想改变自己正在走的路。

他错过的这九年,高考发生了很多变化。

高考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考试,徐孟南想把它变成发声的舞台,但对更多人来讲,这已经成了个人与家庭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记者 郑琳)

(责编:李诚贤(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