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旅行 警惕“义工”之名行“打工”之实【2】
大床房变成上下铺,“包三餐”变成没得吃
今年寒假,小鹏带着体验“另一种生活”的畅想,开开心心地来到大理。殊不知,四天的行程里,不但没有想象中的游山玩水,还满是被老板娘呼来喝去的郁闷。
在此之前,小鹏对义工旅行并没有太多了解,直接通过微信公众号应聘了大理的这家旅舍,并在微信上跟老板取得联系:“按照公众号上的说法,淡季应该是可以提供大床房的。”小鹏以为这是旅舍默认答应的条件,而事实上,即便住客寥寥,他也只能睡在上下铺的床位。
“不(和老板)谈就意味着没有承诺,一切都可以随意更改。”原本声称的“包三餐”,变成了早餐自己花钱、午餐自己动手、晚餐偶尔没得吃,“老板答应报销餐费,可总说‘过两天一起给’,到最后也没兑现。”
更让小鹏气愤的是,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起码的尊重,“店里养了一条狗,老板娘懒得管,就让我来弄,连这条狗随处拉的大小便都要我负责清理。”一天早上,小鹏吃完早餐打算出去,结果老板娘指着地上的狗粪厉声呵斥,“这都收拾完了吗?都处理好了吗?”当小鹏表示这些活不在工作范围内时,老板娘显得更傲慢了,“不是你的活就不用干了吗?”
旅舍被投诉后,换个平台就能“东山再起”
“如果旅舍出现时间上超过约定的太多、工作强度明显过量,或是对义工造成一些损害时,义工可以向当初发布招募信息的平台投诉。”某义工旅行平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义工旅行平台会要求该旅舍停止招募,并为义工安排其他旅舍。
不过,小鹏发现这样的方法并不管用。他曾经向平台反馈自己的遭遇,但对方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
某义工旅行平台工作人员也坦言,目前针对义工旅行还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基本都是各个义工旅行平台自行组织活动,相互之间,也未能实现信息共享,“比如,一家旅舍遭到投诉,被某义工旅行平台拉入黑名单后,该旅舍完全可能换个平台‘东山再起’,通过其他渠道发布招募信息。”
分清义工和打工
应事先达成协议
“现在,很多所谓的‘义工旅行’,只是打着‘义工’的旗号,严格来讲,应该叫‘打工旅行’。”在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看来,无论“义工旅行”还是“打工旅行”,都是边干活边旅行,但本质上有着很大不同。
“义工又被称为志愿者,指的是在公共机构里为公共利益或公共事业服务的人员。比如美国黄石公园的义工主要负责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提供咨询或服务,他们可能也有免费的食宿,但基本是没有报酬的,最终获利的也是社会公众而非个人。而打工则是以临时工为基本形式,主要给私人老板干活,以换取一定的食宿或旅行经费。”刘思敏表示,“打工旅行”的关键词还是“打工”,因此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这类打工往往不是去给老板做助理,而是较多的体力劳动。准备不充分就贸然前往陌生地点去打工,很有可能遭遇各种不适应。”
刘思敏建议,参与者要对发布信息的平台和相关机构仔细分辨,查看其既往活动组织情况及参与者的评价,如果介绍信息不全,最好不要盲目报名。此外,有必要为自己购买意外保险,并事先与平台或对接旅舍的老板达成协议,提前约定好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条件、食宿标准等事宜,“到现场之后,如果出现与承诺不符的情况,要找平台交涉,及时停工来止损,事后将自己的经历予以反馈,供他人参考借鉴。”(宗媛媛 陈洁玲)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