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湖南“筑池蓄水”,解乡村教师青黄不接之困【6】

记者 熊旭
2017年05月05日16:34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图为教师手工自制的教具 徐鹏/摄
图为教师手工自制的教具 徐鹏/摄

教师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很难留住,这些成为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普遍问题。然而,在湖南怀化市溆浦县,记者却见到了不一样的景象。

清早,细雨蒙蒙,记者随教育部新闻办组织的媒体团,从长沙出发,到300公里外的怀化市溆浦县油洋乡采访。到达乡中心小学时,已经是午后。在这个大山环绕的乡村小学里,有近一半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眼睛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看到这些留守儿童,就像看到当年的我。”油洋乡中心小学教师向立华表示,他是一个孤儿,求学阶段身边的老师对他十分关心,因此他立志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向立华明白孩子们的需求与向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这些孩子守着家门,就可以完成人生命运的改变。作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回到溆浦执教的一年时间里,向立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荣获了2016年溆浦县“优秀教师”称号。

现在溆浦县的教育在这群如向立华一样的新生教师力量的带动下显得生气勃勃,然而几年前这里却是问题重重。据溆浦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溆浦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同时也是教育大县,在校生13万余人。一段时间里,县里教师数量不足,55岁以上教师占农村教学点教师总数的比例高达70%。

据溆浦县教育局局长严安民介绍,2012年,溆浦县政府决定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对农村教师进行公费定向培养。5年时间里,全县安置免费师范毕业生249名,至今实际在岗245名。县里优先对这些师范生进行岗前培训、导师制指导、全县师范生教学比武和微课等教学专业指导,提供了教师公租房、学校硬件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生活和工作条件保障,使更多教师在这里有了归属感,可以安心教学和生活。

唐蓉琪,2016年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桥江镇中心小学担任六年级数学兼班主任工作,工作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在2016年下学期统考中,其所教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比其它班级平均成绩高出19.86分。

2014年,舒茂蓉被分配到桥江镇中学,三年来,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其有效的德育管理、高效的课堂教学技巧赢得了家长、学校的一致赞许,在溆浦县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一鸣惊人、一举夺魁。

舒茂蓉表示,毕业三年,她的工资已经从实习期的一千多元涨到了四千多元,其中政府在他们毕业一年后还为乡村教师提供300至700元不同等级的补贴,现在基本可以覆盖生活支出,还能稍有存余。

如果说溆浦县的经验是借助政府的支持力量为教师提供舞台、解决后顾之忧,让教师成长在乡村、落脚在乡村,那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探索出的“一师模式”则创新乡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努力解决师范生生源质量、师范生培养质量和毕业生面向农村小学长期从教等问题。

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长童小娇介绍,近年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针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的状况,逐步探索出初中起点的“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的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六年。学生入学后的前两年注册为中职学籍,两年期满参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对口升学考试,考试成绩达到省当年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获得本科学籍并继续学习四年。本科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由培养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大一本科生吴宇琴感叹,“到一师求学,让我从一个不敢开口唱歌的人渐渐成为了一个‘三能三会’(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的师范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胡春光介绍,2010年至今,学校共招收像吴宇琴一样的六年制公费师范生10302名,已培养毕业具有“三能三会”特色的六年制本科小学教师1361名。

据了解,目前,一师在校师范生比例达77.9%,其中公费定向师范生比例达70.3%(10609人),是全国最大规模的乡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高校。2011-2015届4175名公费师范毕业生的平均履约率达96.77%,其中乡镇以下学校从教率达95.99%,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湖南省乡村教育优质师资紧缺的局面。

但是,湖南一师校长童小娇也提出,在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基础上,希望建立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生均拨款奖补机制,使地方院校的公费师范生培养经费逐步达到教育部部属师范大学的生均拨款水平,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公费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责编:邵京京(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