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大学

中国火炸药研究的“国家队”是如何炼成的?【2】

2016年04月19日18:11 | 来源:光明网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火炸药研究的“国家队”是如何炼成的?

  服务国家战略,孕育中国火炸药研究的“国家队”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学被国家确定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建设发展。从这一时刻起,学校火炸药学科走上了正规发展建设,并最终成为新中国火炸药人才培养的摇篮,孕育了火炸药领域的“国家队”。

  1952年初,学校前身华北大学工学院正式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3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将原来为重工业服务的学校定位调整为“逐渐发展成为国防工业学院或国防工业大学(但校名中不冠国防字样),并使之成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中新的高级技术骨干之主要来源”。在重工业部的决定中,还明确规定了学校化学工程系的建设发展方向是“在高年级中培养兵工的炸药及无烟药制造人才(量小高级)”,而化学方向其他为生产服务的师生要逐渐收缩,并转向兵工炸药。

  半年之后,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办学力量的并入,使学校的火炸药学科,在创办时间和办学实力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在战争中诞生,是我军培养军事工业技术干部的最早一所国防工业高等学府,虽然仅仅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存在了4年多的时间,但是凭借东北地区良好的工业基础,成为建国前后较早开展正规国防工业人才培养的院校,兵器和火炸药是其主要的教学方向,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开设的火炸药专业。1952年11月,根据国家集中力量培养高级国防工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兵器、弹药、火药系三百余名学生、主要教师及兵器馆、仪器设备、图书馆并入北京工业学院。北理工著名火炸药专家徐更光院士就是这一时期从东北兵工专并入的学生。

  学校面向社会广纳贤才,加之建国之初中法大学的并入,北京理工大学在化学领域储备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为火炸药领域的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时期,作为北京工业学院首任教务处长的著名化学家周发岐先生对火炸药专业的创建和学科的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编:赵英梓、林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