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沈师23岁"金融妹"卖粥 与其"拼爹"不如自信创业【2】

2013年11月27日09:36    来源:沈阳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沈师23岁"金融妹"卖粥 与其"拼爹"不如自信创业

  首次熬粥成干饭

  吸取教训,多次尝试,并请同学品尝听取建议

  说干就干!考虑到在寝室里熬粥不方便,杜昕在校外与同学合租了一间房,然后又花160元买了一个电饭锅,同时还买了50斤米。

  有锅有米,现在差的就是咋熬了。杜昕告诉记者,由于只有一个人,所以她打算先卖一种粥试试。通过上网自学,她选择先从黑米燕麦粥熬起。

  “第一次尝试就失败了,由于水放多了,桌子上潽得哪都是,原本想熬粥,最后却整成了干饭。”杜昕吸取了第一次的惨痛教训,第二次试验获得了成功,她特意喊来五六名同学品尝,大家品尝之后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杜昕对原料配比进行了微调,又经过两次尝试后,杜昕熬制的黑米燕麦粥才正式开卖。杜昕表示,在试验中,她曾尝试在熬粥时放入酸奶,虽然是另一种味道,但也挺好喝,就是成本太高。

  卖粥勇敢喊出第一嗓

  很受欢迎,一个小时,20杯粥全部卖光

  粥熬好了,杜昕小心翼翼地将热乎乎的粥装入咖啡纸杯里,然后逐一套上塑料袋并装入吸管,最后,再把咖啡杯整齐地码放在保温箱内。记者注意到,每装完一杯粥,杜昕都会用胶带将杯盖封严。“早高峰期间,为了赶地铁,上班族们走得都很匆忙,要是不封严的话,粥很可能会洒出来,所以她要为顾客考虑周到些,而用咖啡杯来装粥,也是想让喝粥变得更有品味。”杜昕说。

  6时55分,杜昕捧着保温箱坐上了开往柳条湖方向的178路公交车,在坐了8站公交车后,她来到了三台子地铁口。杜昕告诉记者,她起初的计划是在校内卖,但由于快考试的缘故,教室内的学生并不多,因此她决定先来地铁口卖卖看。

  让杜昕意想不到的是,她刚准备开卖就开张了。一位在三台子地铁口附近拉脚的中年人听说眼前的这个卖粥女孩是在校大学生后,主动上前买了一杯。“学生挣钱不容易,咱得支持一下。”中年人笑着说。

  而在小杜看来,由于担心被拒绝,喊出第一声吆喝真的很难、很难。在连作了几次深呼吸后,腼腆的她才鼓足勇气吆喝出第一嗓。“卖粥啦卖粥啦,热乎儿的黑米燕麦粥。”杜昕对过往的人流吆喝着。让她高兴的是,这第一嗓子就带来了效益,一位路过的上班族当即买了一杯粥。这位上班族说,她每天都想买一杯这样的粥,但之前这附近没有。

  一个小时的工夫,杜昕带来的20杯粥全部卖光,最给力的一位买家一下就买了5杯。碰上不赶时间的顾客,杜昕会主动多聊上几句,因为这样可以多了解顾客的心理。由于熬粥没有技术含量,因此,杜昕十分看重原材料的质量,买原材料的时候都是挑贵的买。

  未来想开个粥店

  大学生并不是当上白领、考上公务员才是有出息

  “史上最难就业年”即将挥别,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人“恨爹不成刚”,有人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然而杜昕说,与其羡慕别人“拼爹”,不如自己自信创业。

  杜昕认为,现如今本科生、研究生满地都是,她从没觉得卖粥有什么丢人的,职业不分贵贱,只是分工不同,普通人能做的事,大学生同样可以做,在她看来,大学生并不是当上白领、考上公务员才是有出息。

  对于未来,杜昕表示,她非常看好卖粥,她的短期目标是通过卖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下一步,她打算再买一个电饭锅,增加粥的品种,等明年开学的时候,她准备招聘几名兼职学生,在沈师、沈航等高校开展送粥业务,从长远考虑,她想开一家粥店,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搞连锁化运营。

  大学生创业更需要切实支持

  面临“最难就业季”,不少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大转变,近年来,关于北大、清华等高校学子从事卖猪肉、当小贩、卖烧烤等职业的报道屡见不鲜。

  “其实,在大学生中有创业想法的人很多,但缺少的是激情和机遇。” 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秘书长马乾凯认为,社会各界不仅应当为杜昕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送上“掌声与鼓励”,更应该提供切实支持,传递这种正能量。毕竟,大学生自主创业由于受财力、经验所限,难度不小,容易“夭折”。

  马乾凯表示,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在当前的就业大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仍需要更多适合本地实际的“小而美”的政策支持,并要把政策落到实处。(沈阳晚报、沈阳网高级记者 白昕 摄影记者 王伊西)

(来源:沈阳晚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