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记录新生生活学习轨迹 进小学两个月,娃适应吗

2013年10月24日08:46    来源:钱江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记录新生生活学习轨迹 进小学两个月,娃适应吗

  小铄:从零基础到给妈妈纠错

  小铄,7岁,开朗爱玩,擅长手工。

  妈妈晓玲告诉记者,女儿以前在星河幼儿园时,同班大部分孩子都上幼小衔接班去学习拼音、识字、算数,小学没上就能看完《西游记》,可她的孩子,一直处于“放羊”状态。开学前,小学班主任来家访,晓玲一五一十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班主任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她说,这些都是小学里要学的,那些已经学过的孩子,也不能省略。刚上学的孩子学习能力都很强,我的女儿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小铄进小学到现在,基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学后两周逐渐进步。

  小铄初学拼音字母,而很多同学已在入校前学过,好强的小铄看着视频和老师的口型进行模仿。“孩子好动,但对学习拼音表现得很投入。”晓玲说。晚上睡觉前,晓玲会翻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把里面的拼音分解成韵母和声母,读给女儿听,然后让她重复一遍。两个星期下来,语文老师在家校联系卡上给小铄的打分,从一颗星上升为五颗星。

  第二阶段:女儿让妈妈担忧了。

  三周后,小铄开始读拼音认字,但进程慢了下来。晓玲说:“有一次,她能完整地把声母和韵母读出来,但就是读不出整个拼音,我开始担心。”于是,晓玲开始下功夫。每天早上6点,小铄起床,晓玲就在客厅放拼音磁带,两天下来,小铄会跟着念。直到7点30分,关掉音响,送女儿上学。下午4点,晓玲的手机短信收到女儿当天的学习内容和家庭作业,就打电话给女儿,让她把当天学习内容复习一遍,5点来接小铄回家“验收”。

  第三阶段:小铄做起了妈妈的老师。

  晓玲是山东人,有山东口音,会把拼音“o”念成“wo”。小铄对妈妈说:“这念o,不是wo。”一次,晓玲把邻家的5岁男孩带到家里,让女儿把23个声母、24个韵母教给整个小弟弟。“让女儿做老师,可以巩固知识,也会更求上进。”晓玲说。上周开始,晓玲每天早上播放《神奇的校车》英文版,“让她全方面发展,多听听英语,即使说不出,也可以培养语感。”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