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爱丽丝·门罗:从小镇走向诺奖【2】

2013年10月22日10:07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爱丽丝·门罗:从小镇走向诺奖

  张春铭:门罗被公认为“文体家”,请讲讲她的语言特色。

  赵庆庆:老话说,“千古文章重白描”,“墨分五色”。功力深的作家,不在辞藻繁复,新潮,不在浓墨重彩,不在表层的冲击,而靠语言的质地和韵味。门罗是语言大师,是将生活语言和艺术语言结合的高手,她的语言简朴,精确,优美,传神。一句话能写活一个人。她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真正的艺术家”,是让人心服的。

  门罗对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女性深层的各种心理,不同年龄的,各行各业的,理性的,非理性的,都捕捉得很准。

  有的读者看过根据门罗短篇《熊从山那边来》改编并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柳暗花明》(Away from Her),写老年人的,妻子得了老年性痴呆,不认得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在疗养院里和另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相爱”了,丈夫找到了轮椅老人的妻子,诉说、倾听、商量……这些老年人的语言和心理,门罗写得真是妙。影片虽然和门罗原著有出入,但保留了门罗语言和结构的特色,属于过目不忘,往心里去,让你无奈又有所慰藉的影片,让人不由想起香港许鞍华导演的《桃姐》(叶德娴、刘德华主演)——也是探讨老人境遇、人生晚景的。

  门罗获诺奖,水到渠成

  是“坐家”,安心坐在家中仔细想,认真写,给国际知名的文学期刊《纽约客》供稿近40年,平均四年出一本书,出了14本,本本高品质。作家写作,不是为获诺奖。也不应该以有没有获诺奖,来衡量作家。

  张春铭:当门罗在睡梦中被女儿叫醒,得知2013年诺奖落在她家时,她说自己并未料到。这是她一贯的谦逊。

  赵庆庆:门罗是低调的。从小生长的农村环境,让她觉得“最糟糕的事是让人注意到自己”。最初,她寄出作品时,也考虑到文坛和她的生活圈是井水不犯河水,周围不会有人注意到自己。她甚至希望人们不要读她的作品,担心他们受伤害,虽然她无意伤害任何人。

  门罗在小镇居住,即使在温哥华、维多利亚这样的城市里,她也是做家庭主妇。她参加读书俱乐部,也旅游,1981年还随加拿大作家代表团来到了中国,写下了《透过玉帘》这样的游记短文,但她总体来说,是“坐家”,安心坐在家中仔细想,认真写,给国际知名的文学期刊《纽约客》供稿近40年,平均四年出一本书,出了14本,本本高品质。她超强的观察力、将生活点滴艺术化的能力、对短篇的执着,以及自知之明,成就了她自己。门罗获奖后说,“我的作品能传开,主要是因为短篇小说。我真的希望,这能让人明白短篇小说是重要的艺术,不是写长篇前随便玩玩的东西。”

  2009年,她的新作《太多的幸福》出版,她让出版社不要送去参加吉勒奖评选,这是加拿大的文学大奖,奖金高达4万加元。她说,要给年轻人机会,而她已得过两次了。

  门罗不太喜欢上媒体,但若上了,她接受采访,回答读者提问,既活跃又风趣,而且言语实在,没有什么大话空话。获诺奖后,她接受加拿大广播电台的采访,但说得很少。“获诺贝尔,就像那些白日梦中的一个,可能会发生,但很有可能不会。”门罗一度激动无语,“似乎太不可能了。美妙的事发生了……难以言表。”

  张春铭:她这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创造态度,不仅对于文学,对于学术研究也有借鉴价值。

  赵庆庆:当然有,那还用说。国家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同样需要脚踏实地的人。作为人,应该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门罗,只不过是万千这样人中的一员罢了。

  张春铭:这次门罗获诺奖,有人说是冷门,您怎么看?怎么看待她和村上春树?

  赵庆庆:是有点意外。因为诺奖很少颁发给短篇小说作家,加拿大另一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长篇、短篇、诗歌、文论都有佳作,创作量比门罗大,质量有口皆碑,没有先得诺奖。不过,她比门罗小8岁,今年74了,也许过几年,她也会得。村上春树据说是第五次被提名诺奖了,知道他的中国读者远比知道门罗的多。他获奖,也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作家写作,不是为获诺奖。也不应该以有没有获诺奖,来衡量作家。

  张春铭:门罗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了,为什么国内读者对她很陌生呢?

  赵庆庆:门罗绝对不是一夜成名的。在欧美文坛,从1968年她出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欢乐荫影之舞》起,门罗的文运都是很稳定、顺畅的,加拿大的总督奖、吉勒奖、延龄草图书奖、摩尔森奖,英国的W·H·史密斯奖,美国的马拉默德短篇小说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国际性的布克奖、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基本上都拿遍了。她的作品被改编成广播剧和电影,也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可以说,她在国外享有盛誉。国内研究加拿大文学或英美文学的人,或者关注国外文学的人,还是熟悉门罗大名的。国内有以门罗做硕博论文的,有以门罗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

  张春铭:翻译家李文俊先生译的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实体书店买不到,网上书店也卖脱销了。难道门罗就只一个中译本吗?

  赵庆庆:不是。李文俊的《逃离》译本出来前,上个世纪80年代,门罗的短篇小说就被翻译过来了,一般在加拿大短篇小说集里,比如《加拿大短篇小说集》(蓝仁哲编,1985)、《欲对你说:加拿大短篇小说精选》(蒋立珠等编译,1991)、《加拿大女作家短篇小说选》(赵璊编,1994)、《冰河之滨:加拿大短篇小说选》(周之南等编译,1994)等。翻译文学杂志也登过门罗的短篇佳作。像中国最悠久的翻译文学杂志《世界文学》不仅在1998年第6期采用门罗的照片做封面,而且发表过她的数篇中短篇小说,如《善良女子的爱》、《逃离》、《激情》和《熊从山那边来》。该杂志(2007年1期)还刊登了门罗访谈录,展示了女作家对创作朴实、认真的态度。《外国文学》(2012年第5期)也发过门罗的短篇。

  门罗获诺奖,的确是契机,引起大家欣赏常被忽视的短篇小说,顺道瞅瞅加拿大文坛的风景。门罗接受加拿大广播电台采访时也表示:“我特别高兴,获奖让那么多加拿大人开心,也高兴人们会因此关注加拿大作品。”(作者:张春铭)

(来源:中国教育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