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MOOCs来了,中国教育怎么办【2】

2013年09月26日09:57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MOOCs来了,中国教育怎么办

  李晓明看到,在北京大学,对于MOOCs,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积极性助推教师的积极性,而是教师积极性和学校积极性并举,而他们的目标也不仅仅只是参与MOOCs,同时也借此改进北大的教学,提高质量。“北大为什么要研究借鉴MOOCs的理念?因为北京大学有一批优秀教师想让自己的传道授业影响最广泛的人群,与全国广大学子分享北京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李晓明说。

  上海的高校也正在探索大规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上海30多所高校建立了课程资源共享中心(UCC),他们进行探索的第一步是把服务对象定在上海高校在校大学生,实行优质课程共享,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他们经过专家评审,精选所在高校首批7门共享精品课程,并采取“面授+视频课程+讨论”的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调动教师、学生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对共享课程普遍反映较好,目前选学这些课程的已有3189名学生。

  陆昉说,通过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教师也将从重复的教学传授中解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上。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现在正集中各校的优势力量,逐步打造中国精品网络共享课程。有专家建议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逐步向社会开放。

  “传统大学迎接MOOCs挑战,我们的想法是,第一,优质教学的辐射与自身教学的改进并举。第二,当下,以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为牵引,让尽量多的优秀教师对从事MOOCs方式的教学有切身体验,经历从兴奋、畏难,再到自由王国的过程。第三,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发起和推动中国网络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最后,积极投入相关研究,比如技术、方法、政策、制度的建设等。”李晓明说。

  当MOOCs把课程放在网上,是否会意味着一部分教师要失业了?陆昉对此并不担心:“MOOCs把优质课程的视频放在网上,教师们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讨论、探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改变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学质量。”

  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闵维方说:“我们应该在现有基础上研究和借鉴他人,发展自己。一方面把握历史机遇,另一方面,注意国际上的最新动向,在把握世界科学技术最先进的成果基础上,实现我们自己的跨越式发展。北大、复旦等名校,如何驾驭新的时代、新的技术、新的发展趋势?新的潮流中,高校如何发展定位,探索哪些新的运作模式、新的网络技术?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