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学同学没什么不一样
13岁的范书恺讨厌被贴标签,在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后的第一次班会上,做自我介绍时他就强调,“我的心理年龄和大家一样大,不要把我当小孩子看。”
和阎霄汉超过1米7的个头一样,他也一直觉得自己和别人并无不同。去北京大学报到之前,在北京八中少儿班的学长学姐都告诉他,每年现场都会有一堆记者围着你问问题。为了不被采访,阎霄汉特意起了个大早,7点就去了报名现场。
在他所在的少儿班,24个同学都只有十三四岁,遇到有人叫他们“小神童”,他们都会习惯性地开玩笑说,你们全家都是神童。班里另两名14岁的同学进了清华,大家笑称,因为有了13岁的范书恺,他们两个获救了。
阎霄汉的妈妈也本着保护他的原则,不愿意让他接受过多的关注。她觉得,做每一件事都有人追踪报道,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和别人不一样”,就会“始终架在那儿,下不来”。她最希望的,就是现在儿子能够迅速摆脱受关注的状态,进入正常而规律的大学生活。
在她看来,少儿班的学生都是正常、阳光、快乐、贪玩的孩子,只不过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这些孩子虽然学得好,却一点也没少玩,体能甚至比普通的高中生还强。在他们的课表中,每周都有半天要去野营拉练、徒步、划船、爬山,一直到高考前,都保证着每周5节的体育课,一节不落。
范书恺也是如此。他也喜欢听音乐、唱歌,打乒乓球、写书法,私下里也会和同学恶作剧。他喜欢读书,除了看中外名著,也看“闲书”,比如奇幻、武侠小说和漫画,父母也并不干涉他在读书方面的旨趣,而是允许他进行广泛的涉猎。他总是说,在心理上,自己就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阎霄汉的母亲永远都只提醒他一句话:你还要长身体,别让自己太累。阎霄汉则总是用一句话回答:“我试试。”他习惯做好眼前的事情。在被问到今后有什么打算,是读研、出国还是从事什么工作时,他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真的什么打算都没做,我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只是把眼前的每一步计划做好。在进入北大后,他觉得身边都是“大牛”、“神人”,自己非常普通,比起别人来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宋文清也自称“学渣”,表示要向“学霸”们看齐,眼下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让自己的实力跟应届的大哥哥大姐姐“扯平”。她多次说,“我基础不好,在强手如云的东南,感到很忐忑。”唐瑭 本报记者 陈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