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教师节礼物成中国社会热议话题

2013年09月06日19:5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教师节礼物成中国社会热议话题

  新华网济南9月6日电(记者 娄辰)再过几天,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刘诗文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但她并没有感觉到即将过节的喜悦。9月10日是中国第29个教师节,和往年一样,刘诗文又将疲于应付学生家长热情洋溢的节日礼物。

  中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逢年过节给老师送一些礼物是最常见的表达感恩之情的方式。但问题是,所送礼物越来越贵重,超过了“感恩”的界线,奢靡之风愈演愈烈。

  过去的几年教师节,刘诗文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拒绝学生家长给她送礼。这些礼物通常是一盒月饼、一些购物卡、电子产品或者是部分日常用品。但刘诗文并不希望和学生的师生关系因礼物而显得过于沉重,总是委婉地拒绝。她说:“有时搞得我烦不胜烦,不得已我只好关掉手机。”

  一些豪华的礼单让单纯的师生关系演变成金钱关系,加之个别教师对学生的贵重礼物欣然受之,甚至有的教师会主动索要,使得教师节送礼的情感性质演变成一种金钱交易。这被看做是师德滑坡的重要表现。

  在这种变了味的交易中,送礼方和被送方都饱受折磨。对送礼方来说,出于教师对自家孩子能有更好教导的渴望,送什么、送多少、怎么送成为压在心头的一座大山。而对被送方来说,拒绝送礼的难度也不小。

  为了禁止教师收礼,中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频繁出台有关规定,以剔除师生关系中的“铜臭”。中国教育部将教师收礼与师德挂钩,并视为师德“红线”之一。甘肃省教育厅专门发出禁令:坚决杜绝教师借教师节等节日名义,收取家长、学生的礼物、礼金、有价证券。一些学校和老师还公开发表声明,承诺不接受学生及家长送礼,同时也号召学生及家长不要送礼。

  从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声明看,斩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礼物链条已成为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

  济南市一所高中学校新生入学军训时,一名学生代表全班同学给教官送了一盒金嗓子喉片。出于“不得收受任何礼品”的规定,教官坚决不收。这名同学事后说:“教官喊话太多,嗓子哑了,同学们买一盒润喉药送给他,以感谢他对我们的教导。从小家长和老师都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我们做错了吗?”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给老师送礼的问题夹杂了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人情往来等多重因素,不宜一概否定。如果抛开价值大小,礼物是一种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从这个角度讲,给老师送礼的行为不应该被轻易否定,毕竟“礼”的背后有着传情达意的作用。所谓礼轻情义重,通过送礼的形式表达对老师感恩和尊重,未尝不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但前提是要拿捏好送礼的轻重与分寸。”

  教育部教师司副司长殷长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教育部反对教师节收礼,但不能“一刀切”,鼓励孩子们制作手工礼物表达对老师的尊重、敬爱,中华民族尊师重道,代代相传。

(来源:新华网)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