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祝耐心辅导学生。本报通讯员 郑凌云摄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茫茫大山之中,有一所只有28名学生的“袖珍学校”。这里,有一位“爷爷老师”,他就是56岁的王永祝。从儿时起,他就梦想着做老师,因为“教师是我一生向往的职业,我这一辈子就只想把这件事做好”。
一个人接下教学点
2009年,因生源锐减,建始县龙坪乡柳林荒小学被改为教学点。其他老师都走了,王永祝选择了留下。他说,自己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孩子不读书就没前途,“这里需要一个‘引娃娃’的人,我有责任留下来带好这些孩子”。
柳林荒教学点位于海拔1600多米的地区,“五月仍需穿棉袄,半年都要偎火炉”是这里的真实写照。1990年,王永祝从离家近的金盆坦小学调到这里,每天步行往返20里山路去上课。白天教学,晚上回家还要干农活,照顾母亲、孩子。2006年以来,柳林荒一带水源枯竭,他提着扁担下山挑了7年水。但不管多累,王永祝都没放松教学。同事周福海说:“王老师带毕业班时,连生病做手术都不休息,打个消炎针就来上课了。”
龙坪乡中心学校校长李学武告诉记者,王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到乡里、镇里的完小读高年级,成绩都名列前茅。村民唐良珍的女儿从柳林荒教学点转到完小读三年级,成绩全班第一。唐良珍说:“王老师不仅教孩子读书,还教他们规矩。我闺女回家总是写完作业再玩,看到垃圾就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这都是王老师教的好习惯。闺女常常问我:能不能让王老师把年级开齐啊,我想回来上学。”
“他们不是我一个人培养的,我只是小学老师。”王永祝很谦虚,同时也很自豪,“乡亲们都说,柳林荒出来的大学生,比山下的乡镇还多。”
乡村教师是清贫的。为了供自己的两个孩子读大学,王永祝欠下了数万元的债。可是,他却硬是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1.5万元,为教学点修水池、建旗台、改建厨房、添置床铺、开垦荒田,把一个破旧的教学点建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课间休息时,孩子们都“爷爷,爷爷”地叫他。在孩子们眼里,教学点就是他们的家,王永祝就是他们的亲人。